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书摘:《走近曹操》,从纨绔子弟一路走来

     作者:于涛 来源:大众日报

    标志性称呼

    公元200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官渡之战。交战的双方,一方是曹操,一方是袁绍。大战前夕,袁绍为了师出有名,授意自己的手下陈琳,撰写了一篇“讨操檄文”。曹操的祖父曹腾被说成祸国殃民的妖孽,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养子,这一事实的存在,就被陈琳毫不客气地归入到“乞携养”之类;曹操则被扣了一顶“赘阉遗丑”的大帽子,成为曹操的标志性的称谓。因为曹操的祖父是宦官,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作为宦官的孙辈,也只能是个丑角儿。

    官渡战后,北中国的归属已无悬念,曹操成了强势人物,即便是敌对势力,也不再拿“赘阉遗丑”做文章,至多给曹操一个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称号,叫他“汉贼”。

    少年“游侠”梦

    宦官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到曹操的成长。少年曹操,有着通常少年都有的游侠梦想。《三国志·武帝纪》说:“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曹操所扮演的游侠与我们理解的游侠应该不一样。这里举三个曹操所谓“游侠”的例子:例一:逞强好胜,率性而为。少年曹操曾在大宦官张让的庭院中,当着张让的面,舞了一通手戟,尽兴之后便翻墙而出,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擅闯私宅。例二:劫持新娘,胆大包天。看着别人家正在举行的盛大婚礼,曹操竟心生“歹意”,等到夜幕降临,大喊一声“有贼”,来了一个声东击西,在大家寻贼之际,曹操抽刀在手,劫了新娘就走。例三:游手好闲,耍小聪明。曹操的叔父对曹操游手好闲、惹事生非,大为不满,经常向曹嵩告状,让他管束好自己的儿子。一次,曹操碰到叔父,假作中风。叔父赶忙去告知曹嵩。父亲匆忙赶来时,曹操已恢复了常态。控诉叔父的造谣中伤,父亲对叔父失去了信任,曹操便得到了他想得到的自由。

    三个例子反映出曹操的游侠特征是:诡诈,顽劣,嬉闹成性。

    本文相关人物: 曹操 曹嵩 袁绍 曹腾 桥玄 何颙 王沈 许劭 吕伯奢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