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细说曹操攻取汉中之战

说起曹操攻取汉中的作战,可能很多人以为,这次作战并没有什么激烈的交战,对手也不强,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内容。确实,本次作战,虽然时间不短,但是实际上在汉中作战的时间很短。不过,本次作战,有三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一番的。 其一,曹操究竟是怎么攻取阳平关的? 其二,曹操在占领汉中后不趁势取蜀是否是战略性错误? 其三,曹操为何不走秦岭谷道进攻汉中,而要走阳平关? 一、 当时的军事形势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应当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本年中发生的比较著名的事件包括:曹操攻取汉中、消灭张鲁集团刘

借荆州的导火索——江陵之战

公元208年,周瑜克曹军于赤壁,随即与刘备合兵追击。而仓皇而逃的曹操留宿将曹仁据守江陵,径自北归。 周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周瑜的计划是四面包抄,所以在兵未交锋时,周瑜就派遣部将甘宁攻打夷陵,“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刘备自己在堵另一路,“备别遣关羽绝北道”,周瑜自己主攻。这时兵微将寡的刘备不失时机的提出:“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

三国时代的骑兵战术与反克

三国时代由于军阀混战的需要,骑兵得到了大力发展。相对的骑兵战术也出现了飞跃。现谨参考《中国通史》的描写来简单叙述一下。 当时各军阀都着力建立骑兵部队。公孙瓒得以威行幽州,屡破胡骑,靠地就是由“善射之士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为白马义从”(后汉书。公孙瓒传)。马腾势力更是以羌胡等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突骑兵,最近有人认为他还使用了罗马的战术,不过尚且缺乏有利证据。曹操作战,善用骑兵,军中有编有“虎豹骑”(《三国志·魏志&middo

戏说演义中的神怪

演义中出现了许多的神仙鬼怪,给文章增色不少,但同时也有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在里面,如天命所归,天意难违等等。下面说说其中的几位,戏构小诗,聊以一笑。 南华老仙:碧眼童颜,手执藜杖,黄巾张角的师傅,授张角三卷天书,即《太平要术》。并告戒张角要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化成清风而去。(这个神仙好象不怎么样,眼光还没有刘备好呢,都神仙啦,也算不出张角以后要造反。无怪游戏中经常把他设成妖怪。多半是张角杜撰出来蒙那些无知的教民的。) 碧眼童颜执藜杖, 太平要术洞中藏 可惜收徒眼光短, 一碧

诸葛亮使用魏延的悲剧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类的思想所囿,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瑕者甚多,尤其是在他对待和使用蜀国大将魏延问题上更是讳莫如深。《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故事大揭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故事大揭秘

公元28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攻打曹魏,身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被派往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而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部署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告,主观武断在远离水源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困孤山,蜀军大败,马谡失魂落魄灰头土脸地逃回大营致使街亭失守,这就是著名的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事后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的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并且处斩了主要负责人马谡,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但是却折射出众多复杂的问题,马谡该不该杀,诸葛亮为何要杀马谡,马谡到底是不是被诸葛亮

九大证据权威认定,曹操墓是真的!

九大证据权威认定,曹操墓是真的!

滚滚红尘多少梦,考古淘尽英雄。曹操陵墓今安在,疑址虽已现,各家议难同。 今朝遨游网坛上,笑看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真假曹操陵,都付笑谈中!

历史上的张郃——让诸葛亮忌惮三分的柱国大将

历史上的张郃——让诸葛亮忌惮三分的柱国大将

张郃字俊乂,冀州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魏征西车骑将军,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丸,平马超,斩宋建,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江东治国良臣张昭

江东治国良臣张昭

张昭,三国时吴大臣。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并赠谥号文侯。

悲情的三国英雄,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诸葛亮

悲情的三国英雄,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 刘备PK曹操:谁更象逆臣贼子?

    刘备PK曹操:谁更象逆臣贼子?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感情倾向是相当明确的:刘备姓刘且是皇家血统,称王即皇帝位没有什么不可以而曹操作为汉臣,勿庸说什么举动,就是流露出一点想法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故此,书中对曹操口诛笔伐、对刘备歌功颂德之处并不鲜见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使从《三国演义》本身来看,二人的形象的最终成立似与作者初衷相违,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1、刘备儿时与小朋友在那棵“童童如车盖”的桑树下玩时,有过惊人之语:“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所谓“三岁看老”,刘备的野心自幼便有并且这愿望中还存在一个逻辑问题:当时仍是刘家天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诸葛亮 曹丕 关羽 刘封 刘禅 许劭 刘璋 刘表 阅读 2442

  • 刘备的创业史(恶搞版,不喜勿进)

    刘备的创业史(恶搞版,不喜勿进)

    涿郡没落贵族刘备,字玄德,以卖草鞋为生,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成立一个象祖先刘邦和刘秀那样的跨国公司。可自己一没钱,二没权,无异于痴人说梦。终于他碰到卖猪肉的张飞和卖杂粮的关羽,他看出二人为人忠义,而且是杀人不眨眼的主,于是决定拉二入伙。关羽和张飞见刘备也挺够意思。关羽本来就吃了这顿没下顿,反正是拼一下,于是答应了。张飞开这个肉店也是因为税务,城管,稽查等等部门的盘剥,根本没法干了,于是决定跟刘备混社会。就这样三人桃园结义。三人一出道就和"黄巾帮"干了一仗,三人在江湖上也算有点名气拉。后来刘备做平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关羽 袁绍 张飞 孙权 诸葛亮 徐庶 吕布 刘表 阅读 1910

  • 人生的第三种悲剧——三国人物之荀彧

    人生的第三种悲剧——三国人物之荀彧

    三国,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当问及最喜欢谁的时候,每个心中都会有着自己的答案,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人是荀彧,这是个带有悲情的人物。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万念俱灰和踌躇满志。而荀彧却是这两种悲剧之外的另一种,对于他来说,理想是很坚定的,当他获得成功时,他时刻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不居功自傲,但当他眼看就接近自己的梦想时,却发现自己走在一条与理想背离的道路上,无可奈何,而他又无法忘却自己的理想,关于他的死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他抑郁而死,有说他被曹操赐死,有说他被杀死。可不管哪种,可以肯定的是,

    相关人物: 曹操 荀彧 袁绍 杜畿 董承 戏志才 阅读 1317

  • 是什么让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什么让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故事是一个悲剧,以悲剧开始,最后又以悲剧结局,该成功的没成功,应该失败的反而没失败。为什么诸葛亮要投奔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首先,刘备有帝王之分。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细细地排起来,当今皇上还要叫他一声“叔”。虽然这个谱系十分可疑──《三国志》说他是陆城亭侯刘贞之后,《典略》则说他是“临邑侯枝属”虽然刘胜的儿子刘贞也不过是个亭侯,后来还丢了爵位虽然刘备本人已经沦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毫无凤子龙孙的待遇但他这个“皇族”身份,大家似乎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曹操 刘表 孙权 陈寿 袁术 张飞 关羽 阅读 1093

  • 为何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为何要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血战时,少年孙权还顾不上抬头看中原,就连父兄血仇也只能先放一放,哥哥孙策是在西征荆州黄祖的途中被害的,这笔账也只能记在黄祖的头上,不过孙权现在只能集中精力,先安江东,因为哥哥孙策丢给他的其实是一个烂摊子。 建安五年孙策辞世时,孙家的势力其实仅止于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几郡的郡治,也就是几个大城市,广大山区、农村在当时被视作偏远深险之地,反政府武装几乎遍地皆是,公开打出不服孙氏统治的也有不少。主要的是那彪悍的山贼,那是些只认识刀枪,其它一概不识的超强百姓,如不尽数剿灭,江东

    相关人物: 孙权 黄祖 刘备 曹操 刘表 孙策 吕范 程普 周瑜 阅读 13738

  • 曹操的头痛为何这么难治?

    曹操的头痛为何这么难治?

    编者按说起三国,华佗提出用“开颅术”给曹操根治头痛因而被杀的故事,家喻户晓。电影《赤壁》中出现过两次曹操头痛的剧情。一次是曹操在军帐中以冷敷止头痛,第二次则是华佗用针灸给曹操疗病,并说他的病因是“欲望过多,思虑过盛”。曹操头痛的真实病因是什么?为何难治?史学家、中医、 西医将为此揭开谜底。 曹操头痛十分剧烈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是央视《百家讲坛》的“明星讲师”,他曾经对曹操的偏头痛有过深入的研究。 曹操的偏头痛确实是在思虑过多的情况下越来越严重的。在《三国志》中早已

    相关人物: 曹操 华佗 袁绍 刘协 阅读 269

  • 魏讽是曹丕策划的一起冤案

    魏讽是曹丕策划的一起冤案

    魏讽谋反案三国时期比较有规模的大案,牵涉的人比较多,而且该案不是一起普通的案件,国家定性为典型的反革命案子,其目的是阴谋颠覆曹丞相的政权,理所当然地要受到镇压。不过发布镇压的,其实并不是曹操。而是他留守在京都的公子曹丕。 魏讽是何许人也,如何能运作这么大规模的造反运动。难道他真的不怕那执法如山的曹丞相吗? 根据史书零星记载,可以知道,魏讽似乎不是一个特别有后台的人。 为何这样说,难道魏讽就不知道曹操曾经搞了好多次镇压反革命的行动。即使如伏皇后、董国舅之流也曾绳之以法。小小的一介书生,怕不是活腻

    相关人物: 魏讽 曹操 曹丕 钟繇 张绣 王粲 刘廙 关羽 阅读 896

  • 洛神甄氏之死的真正幕后推手

    洛神甄氏之死的真正幕后推手

    甄氏的死,似乎已经是定案。《三国志》明确记载:“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确实,甄氏的死,和曹丕的另一个女人郭女王密切相关。郭女王在甄氏死后成为魏国皇后,是甄氏之死的最大得利者。同时,甄氏的死,也源自曹丕的薄情,如果不是曹丕的冷淡和残忍,郭女王不可能下狠手整死甄氏。不过,历史永远是复杂的,在害死甄氏的整个行动之中,还有一个隐匿在幕后的无形推手,此人就是甄氏的婆婆卞夫人。 卞夫人 在史籍当中,甄氏和卞夫人的关系极好。裴松之大量引用了《魏书》中相关的记载。这些文字大都是歌颂甄氏如何贤德,如何宽容,如

    相关人物: 文昭皇后 曹丕 曹操 郭女王 刘桢 曹叡 曹洪 袁绍 鱼豢 阅读 5611

  • 京剧中的三国人物

    京剧中的三国人物

    喜欢三国的人实在不少,小弟也是其中之一。不管是游戏,书籍,还是电视剧,评书等等,都有很多的三国爱好者,不过我一直没有发现有关京剧三国的文章。呵呵,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下面我对看过的几出三国戏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和意见,希望大家讨论。一、借赵云,也有的叫救徐州。记得戏中有一段,先是张飞闯营想进徐州城,路遇典韦,大战数十回合(张飞使单鞭,不知为什么?),后不敌典韦,败下阵来,然后刘备前来接应,也和典韦交手数合不敌,就在这关键时刻,赵云出场了,白马银枪杀退典韦。真不知道怎么设计的,张飞就算再面也应该和恶

    相关人物: 赵云 典韦 张飞 曹操 颜良 许褚 夏侯惇 刘备 关羽 阅读 2607

  • 略谈曹魏的双线作战

    略谈曹魏的双线作战

    前提:汉吴同盟 三国成鼎足之势,汉吴同盟,矛头指向魏国。这个大方针,经过鲁肃、诸葛亮等政略家的多年经营,终于在公元222年达成共识,由吴国太中大夫郑泉和蜀汉太中大夫宗纬互相拜访盟国,结成深刻友谊,224年张温又聘于蜀汉,自此汉吴人员外交和书信来往不再断绝,在历史上也是比较有名的国家联盟。 在外交方面,邓芝、费祎、张温等都曾充当重要使臣,凭借自己不凡的仪表气度和出众口才赢得了盟国君主的赏识,并有“孙权宝剑赠费祎”的美传。孙权称帝后还提出了与蜀汉二分天下、共治中原的前卫看法,并赢得了诸葛亮的

    相关人物: 鲁肃 诸葛亮 姜维 曹叡 孙权 司马懿 陆逊 诸葛诞 司马昭 邓艾 阅读 556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