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观历人议孔明用兵之非,以两种观点最为常见。其一:以成败论英雄。言孔明北伐未见其胜,以赤军语,即未达到其战略目标另一种:以奇正论兵。言孔明用兵,但求谨慎,未敢造次。只见其正,不见其奇。 两种观点,前者亦颇受争议。孔明北伐,国力、财力、军力、物力与魏国相比,皆未得其便。然屡次北伐,魏军不仅兵不解甲,马不释鞍,任其自来自去者,又折大将王双、张郃之辈,统兵大将司马仲达更受“畏蜀如虎”之讥、“巾帼妇人”之辱。以两军相交之形势观,敢轻言孔明不善用兵乎?而
中国的戏文与传唱传统大略是:凡大英雄皆美貌。放之三国例如:赵云英雄美貌,但实际上这厮是个老头子,而且保不齐是个很不能打的偏文官员,正史上从没把“赵云很能打”这个课题摆出来,连谥号都是和能打毫无关系的顺平候,再有:马超英雄美貌。实际上这厮是赵奢的后代,汉人与羌人和匈奴的混血,残忍好杀,看着许储吓得不敢动,英雄美貌没一样提得起来。 再有,吕布英雄美貌,实际上他虽然确实很能打,但据说是个大胡子兼笨蛋,谁要嫁个老婆给他他就感激得上蹿下跳——可见也没有多美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数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蜀国名将魏延的谋反之说是一桩天大的冤案。 自从十余年前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的那天起,我的心中就不时地为魏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悲剧性的结局感到愤怒与惋惜!随着年龄与阅历的不断增加,随着对生命意义的逐渐理解,在反复阅读过《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中有关描写魏延的段落与细节之后,这种不平的感觉就愈发的强烈。在我的眼前,仿佛总是出现书中那位‘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五绺长髯、威风凛凛、执刀跨马、冲锋突阵’的蜀国名将在我的心中,总是想为这位心高
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基本上都对吕布持否定态度,笔者也曾经认为其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说起这位吕布吕奉先,思来想去,这位除了一身盖世的武功和较比英俊的相貌之外,还真再找不出什么可以让人夸他声好的优点,瞧瞧他身上的那些个毛病,马上就得让你来气—— 吕布这人是为人好色不说还见利忘义,优柔寡断整天自以为是一看见漂亮姑娘是立马儿晕菜,父子俩争风吃醋为抢一老婆大打出手别人都是一父一母双亲在堂,他可倒好!一辈子竟然有过仨爹结果自己亲手给宰了俩将士谋臣费尽心机想出来的计策,倒
三国时期,曹、刘、孙三足鼎立,三国军权的组织结构有非常大的异同,概括而言,曹氏奉行上行,而刘氏选择下移,两者选择其实皆属必然。 曹魏:军权组织结构由宗室、皇族掌权。由于夏侯氏、曹氏历代联姻,因此大将军、大司马衔必在此类人中,从夏侯敦到曹爽,莫出此姓。 曹操以武开国,得天下三分有二,他的人才观也是非常开明的,三次求贤令下去,网络了一大批人才。但,在军权上,曹操却看的非常透彻和自私(当然,这种自私在封建社会是正常和必要的),他于群雄逐鹿的北方脱颖而出,同时又牢牢把持东汉朝廷,对于一个朝权颠覆者而言
本专题下的系列故事纯属作者胡编乱造,请大家不要当真。若你想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可翻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等书籍查询,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各大文学网站均有下载,谢谢!……好吧,我承认这段导语写得很失败,不过没办法,有的人就是老夫子,自己板着个面孔就算了,还不让人家开心一笑,真担心那些一本正经的人说这个专题“低俗”!警告,阅读本恶搞专题您还要较真的话,那就太失败啦! 谨以本专题向三国在线知名写手金剑幽幽致礼,感谢您为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在三国的历史里,有许多风云人物因为各种原因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让人为之扼腕痛惜。清明节又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纪念那些早逝的英灵。
荀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魏尚书令。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迁都后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济南太守,又任尚书,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献计活捉吕布。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正始中追封谥号敬侯,五年从祀曹操庙庭。
各位来宾,各位同志,今天我们在友盟大礼堂隆重召开“向刘禅同志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大会。纵观刘禅同志的一生,是充实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他把青春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西蜀顺利和平回归祖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一小撮顽固分子不断地诋毁,诬蔑刘禅同志,说刘禅同志懒惰,愚蠢,甚至直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针对与此,我们将在本次会议中以示正听。会议马上开始,请同志们做好笔记,认真学习,会后各单位要组织交流会议思想。
荆州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古战场(没有之一),无数大战在这里上演,无数故事也在这里发生。然而故事总与真实的历史有一定差距,三国时代孙刘联盟与曹操争夺荆州这一战役在众多不同版本的史料中反而显得扑朔迷离。荆州争夺战虽然双方阵容豪华,仗打得激烈异常,然而颇具喜剧意义的是,这一战的结果没有产生出赢家: 老曹为避免两线作战而退保襄阳,自然是失败了。孙权急于独揽大权摆脱掣肘,自断一臂、误把刘备当成了韩信,费力不讨好更是失败。刘备虽然许得大诺、借得荆州,事后却一味强赖、不肯履约,始终名不正言不顺,终致东吴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