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群雄纷争,也是历史上将星云集的时期之一。但是真正堪称智勇双全的名将又有几人?在我看来,太史慈自然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相比较与《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而言,虽然罗贯中大神已经为太史慈加重笔墨,并为其延寿数年,但是史书上的太史慈才是真正“尤为可称”的人物,虽然史料不多,但是太史慈所展现的武艺、性格、特质,让无数熟悉其生平的人为之叹服。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三国志》中对其的评价,然而太史慈在史书中却是作为一个文官出场的。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也是历史上将星云集的时期之一。但是真正堪称智勇双全的名将又有几人?在我看来,太史慈自然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相比较与《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而言,虽然罗贯中大神已经为太史慈加重笔墨,并为其延寿数年,但是史书上的太史慈才是真正“尤为可称”的人物,虽然史料不多,但是太史慈所展现的武艺、性格、特质,让无数熟悉其生平的人为之叹服。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三国志》中对其的评价,然而太史慈在史书中却是作为一个文官出场的。
关于太史慈,想必很多人都记得他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汉末建安年间,虽然时局混乱,生灵涂炭,可是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慷慨赴难,前仆后继,太史慈正是诸多豪杰中的一位。相比太史慈,关羽、张飞很幸运,从一开始就跟对了领导,成为刘备最早也最倚仗的心腹,而太史慈则和汉末无数贤才一样,在混浊世间辗转飘离,苦苦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太史慈先后遇上了孔融、刘繇,从21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28岁遇孔融,30岁投刘繇,31岁时归降孙策,成为公认的江东第一虎将,其间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孔融和刘繇门下。
孔融是当世名士,声名显赫,而刘繇更是汉室宗亲,扬州刺史,为何太史慈最终会投靠到孙策门下,成为孙家爪牙呢?
首先科普下,现在通行的120回的《三国演义》,不管是哪个出版社的,哪个时代出般的,通通都是毛本。毛本是清朝由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在罗贯中原本三国演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和点评过的。当然,尊刘贬曹也更严重了,为了美化皇叔,各种神化和抬高蜀国将领(罗本三国可是没有关羽约三事哦),同时也删去非蜀人物身上的亮点不少。而不拥护皇叔一伙的情节也被大量删去,“爱国思想”甚是浓厚。
不仅如此,毛氏父子的删改较罗贯中原本显示出不浅的幼稚——二毛把三国人物分出了个好人党和坏人党,所有的好人无缺点,坏人无优点,人物的个性的一面完全被涂抹掉了,成为了一张张脸谱式的角色。在二毛的眼里,好人一定会这样做,坏人一定会那样做。但是二毛忘了一件事,好人与坏人中间还夹着悲剧的一伙人,比如魏延神马的。原来罗贯中还同情同情他,但是在毛本的书里,我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