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真英雄——曹孟德

    作者:轩辕孟德 来源:三国友盟论坛 2023-06-05
    2023-06-05

      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曹魏帝国的创始人,嘿嘿,这么重的称谓,三国时期谁可担,当然是当世之真英雄——曹公。曹公胸有远志,才华横溢,独特的审美情趣,率性而为的可爱,使之成为我心中不朽的英雄。让我们来看看诸多各大名人对曹公的评价知晓一二了:

      陈寿说:“(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魏武帝纪》;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李世民说:“帝(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全唐文•李世民•祭魏太祖文》;

      唐玄宗李隆基自称“阿瞒”;

      刘熙载说:“(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艺概•诗概》;

      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毛主席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如何?真英雄?呵呵,在此就作如此评论可谓肤浅,我们再深入的研究一下伟大的太祖武皇帝吧。研究主线路,陈寿之《三国志》。

      曹公自小饱读诗书,幼时著有《孙法》的翻译,可谓是史上翻译《孙法》的第一人——同时期的刘备孙坚袁绍等等诸多大人物岂能于曹公相比?嘿嘿,差距在儿时已出现。然而曹公偏偏放荡不羁,不务正业,喜欢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以至于出现了一段“智斗叔父”,堪称儿时曹公的真实写照:

      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曹公的行为告诉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公。曹公知道后,很担忧。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败面咼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之意),叔父觉得奇怪,忙问其故。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公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曹公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曹公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于是,曹公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试问观完上文之后可否有感慨?我当然是佩服万分,我20有2了,但也远不及年少时的曹公。呵呵,这段可谓是曹公的小试牛刀,再看下文。

      曹公在当时可谓个性十足,在当世恐被世俗之人所排斥,,但也不乏独具慧眼之人,我认为此人乃曹公所遇的第一个伯乐,他就是许子将。大家都这么说,我且随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其前有两位引路人,对曹公的评价也可谓精准,何顒见到曹公时,叹息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桥玄当时曾经说了两句话,第一句:“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第二句:“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原以妻子为讬。”桥玄可谓真伯乐,以妻子为讬看出其慧眼实英雄,比许子将更强。后人常说许子将评论曹公,或许是其名声原因,我不附庸,独赏桥玄。呵呵,不知子将是否评论过其他英雄,没怎么注意过,便不加揣测,但曹公之气,是不输他人了,由此可见。

      此段乃曹公之黎明前的索引,曹公事后必定英气蓬发,信心十足,成功实现了20% 。

      曹公羽翼初丰时,他做了洛阳北部的县尉。他就任后,马上修补整治城门,并设“五色棒”,悬挂在城门左右的五色棒就有十多条,一旦遇到违反法令的,不避豪强贵族,“皆棒杀之”。几个月后,汉灵帝宠幸的小黄门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曹公马上捉住他,命手下用“五色棒”将他活活打死,京师洛阳的治安从此得到整治,再也没有作奸犯科的事情了。皇帝身边的宠幸官宦,个个痛恨他,但是又不能伤害他。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史书上没有交代,我估计是money的作用,有钱能使磨推鬼,是不?呵呵,笑谈。于是,首都正直的官员和老百姓都称赞举荐他,曹公也就迁任为顿丘令。此时的曹公二十多岁了。身为顿丘令的曹公有什么政绩?N年之后,曹公南征孙权时,命儿子曹植留守邺城,他勉励说:“我当初做顿丘令的时候,刚好也是二十三岁,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我到现在也不会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不能够不以此来勉励自己啊!”能令曹公如此说,可谓政绩还是不错的。

      此段是曹公的初露锋芒,这时的刘背在干什么?卖草鞋。孙策?迷茫中。袁绍?玩弄政治中。等等诸多未来诸侯。差距被拉大了。

      当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陈蕃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冲入宫门,欲诛宦者,兵败被杀;窦武也自杀。曹公上书说陈武等人正直反而被陷害,奸邪之人充斥朝廷,把持朝政,善良有德行的人被阻塞、被加害,不能报国。言辞恳切,但是汉灵帝刘宏不听。其后,朝廷再颁布诏书,诏令公卿以民谣检举害民之州刺史与两千石官吏。于是乎,贪污贿赂之风盛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曹公感到担忧。刚好那年濒繁出现灾异现象,朝廷就此向群臣征集对朝政得失的看法,曹公于是上书恳切直谏,他说三公所举奏的事情有专门回避权贵的嫌疑。灵帝有所感悟,将曹公的奏议给三府官员看,并责备他们。各级官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凡是对朝廷有意见的读书人即举荐为议郎。于是,朝政日益混乱,豪强狡猾之人越来越猖獗嚣张,曹公知道自己独力难以支持,一腔“除残去秽”之心却无门报国,于是不再上书谏议了。

      曹公是否忠心?此段便可看出一二,对曹公的奸臣说,暂先驳去一二。再看刘备,您不是有雄才吗?为什么这时不投靠大汉呢?报国无门?您是不是N代宗亲吗?不理解哦。问大耳朵一句:“您真的忠吗?”不用和曹公比了,差距有十个马拉松了。

      184年,黄巾起义。东汉朝廷命皇甫嵩、将朱儁讨伐颍川黄巾军。曹公就任骑都尉,领兵协助。黄巾将领波才击败皇甫嵩,将官兵重重围困在长社(由于官兵人少势单,军心恐慌不已。刚好天气突然改变,刮起了大风,黄巾军使用草料结成帐篷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摆,皇甫嵩马上命令官兵各举火把登上城头,然后派出精锐部队突然冲击黄巾阵营,一边大声呐喊,一边纵火烧营;城头上的军兵齐举火把,遥相呼应;皇甫嵩领兵擂起战鼓,猛烈攻击黄巾军,黄巾军惊慌混乱,大败而走。曹操的救援部队刚好赶到,于是,皇甫嵩、曹公、朱儁会师,再次攻击黄巾军,大破黄巾军,杀数万名敌人。此段是曹公第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军事才能的初次体现,虽是副将,光芒多少有点暗淡,但总算是初尝禁果,为未来大军事家的称谓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曹公以功迁任济南相。济南是当时的一个郡国,下辖十多个县,各级官员多数依附权臣贵戚,贪污腐化,贿赂成风。曹公出任为该地的相国后,马上整饬吏治,将贪婪奸诈的官员清理出去,一时间各级官吏震惊恐惧,奸狡之徒纷纷逃离,窜入他郡。于是济南郡政治清明,一派清平。曹公政治才能在此表现出来,依稀看见了一个历史巨人的身影。

      曹公还发现济南郡盛行立祠拜祭的风气。原来城阳王刘章曾为汉朝立下大功,所以他的封国为他立了祠庙这种供奉鬼神、祖先及先贤的庙堂。青州的其他郡国争相效仿,特别是济南更加盛行,居然有六百多个祠庙!商人和“假二十石”的官员领着盛大的车辆、穿着华丽的衣服开头倡导拜祭祠庙,铺张浪费,日益奢侈。为缴纳这些祭祠费用,人民愈加贫穷,历代官吏都不敢过问、禁止这些“淫祠”。得知此等情况,曹公即命人毁坏各地祠庙,严禁官员民众立祠祭祀。然而,曹公却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他在后来的《述志令》中说:“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所以,在后来,朝廷征召他出任东郡太守时,他“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一个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忠君爱国的人才就这样离去,大汉朝的气数已尽,亡国是迟早的事情,可惜我曹公,纵有惊天纬地之才,又不能报国,可惜,可叹。

      回到谯县,他的心情如何?31岁的曹公感觉他还很年轻,雄心勃勃地准备天下太平后,再出来为国尽忠。其心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呵呵。不是吗?看看下文王芬拉拢曹公时曹公的态度。曹公说:“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原来他修建了房屋别墅,在秋夏两季读书,在冬春两季打猎,自得其乐,过那些隐居而待命的生活!中国古代名士的座右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他的身上可见一斑!正是在这两年里,曹公读了许多书,加上他自幼明经籍古学,文才不断提升。只可惜这时的文章留到现在的太少了,《气出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游仙诗”是出自《气出唱》三篇的第一篇,其间流露出曹公出仕后生活恬静,追思神仙的浪漫思想。曹公在以后日子里再也没有机会体验这样的生活了,一代枭雄曹公的田园生活结束了。有时我想,曹公就这样活着多好,远离政治的勾心斗角,忘却那金戈铁马,做个司马徽不是也不错吗?呵呵,我可真俗,那是曹公,俗人是无法领悟他的想法的,呵呵,扯远了。其这时思想性在后世人雄看来不足取,但是他描写景观的气势“视正焜煌”、“与天连”已经可以看到他的语言古朴,气势豪壮的风格。帝王的霸气已悄然出现,俗语:“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即使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也无法掩盖那与生惧来的帝王大气。不过,曹公降生没有“瑞祥”之事,而卞氏出身时有黄气满室,其父问算命先生,先生说这是吉祥的事情,也许曹公最后没能登帝位与此是有联系的吧(嘿嘿,迷信了点)

      当时正处多事之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各方豪杰,意图废掉汉灵帝刘宏,拥立合肥侯。他们笼络曹公,想曹公下水,却被曹公愤言拒绝。王芬等人后来果真失败了。曹公的忠心在此可体现一般,也可见的曹公的卓越的眼光,大才也。前文一直没提起大耳朵,现在实在是忍不住了,说一下吧。从刘备未成事前,几乎是见谁投谁,跟班当的没完,如果王芬等人拉他去谋事,去与不去?我看悬喽!

      187年,西羌先零部落起兵,以胡人北宫伯玉为将军,裹胁金城,韩遂边章为首领,击斩金城郡守,反抗东汉政府。其军已聚众十多万,天下骚动。征召曹公为典军校尉,与虎贲中郎将袁绍等八人统领征伐黄巾军及西羌叛军的中央禁军西园军。过了一阵,汉灵帝就Over了。刘辨即位,汉少帝步入历史舞台,(哈哈,看这个“少帝”,起的可真精准,果然是个少帝,莫非古人真能观天象预知未来?呵呵,又乱扯了)可惜刘辨这小子尚幼,14岁,于是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上军校尉蹇硕和何太后的何进开始了一段权力斗争。

      蹇硕虽然手握兵权,但也畏忌何进,有他在京师总是觉得就如眼睛入了沙子一样,不舒服。他和其他的常侍到皇帝刘宏处推举何进率军进击在凉州作反的韩遂、边章叛军。刘宏同意,下诏赐何进车辆和武器,命何进起行。何进知道蹇硕等的阴谋,他请求派中军校尉袁绍到徐州兖州征集军队,等袁绍回来再行出发,他的目的是要拖延时间。曹公此时的官位不如蹇硕,曹公排名八校尉第四。为什么拖延时间呢,因为盖勋和何进的爪牙袁绍密谋杀蹇硕等宦官。这时也巧,刘宏病死,他将身后事托付给蹇硕,蹇硕准备利用召何进入宫商议时杀他,再拥立刘协登基。何进得到召命,动身前往,碰巧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是好朋友,他在宫门外用眼神示意,何进马上拨马回府,声称有病,不再入宫。蹇硕反处于被动了,于是,何进报复,命人逮捕蹇硕,处死。把蹇硕统率的部队全部接管,然后,他与袁绍密谋诛杀其他常侍,他向妹妹何太后请示,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建议召京外兵马进京要挟,逼何太后诛杀宦官,袁绍建议召京外兵马进京要挟,逼何太后诛杀宦官。

      呵呵,曹公不愧是个有远见的英雄,袁绍的计策十分幼稚,连陈琳也发现了并反对。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呵呵,曹公智谋的初体现,远见的次体现。结果呢?不出曹公所了,何进被宦官所杀了,虽然袁绍入宫尽杀宦者,但是权柄从此丧失,董卓强军为主,他一入京,就废掉少帝刘辨,另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班竹李飞更正乱碼的一段。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