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不忠不孝话姜维

     来源:三国友盟论坛

      提到姜维,许多人视之为“凉州上士”,认为他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将其赞誉的无以复加。但我对他却十分反感,且我认为正因蜀汉重用了姜维,才导致蜀汉成为三国之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

      魏强蜀弱,在刘备时代便是不争的事实。更兼彝陵一战,蜀汉损兵折将,元气大伤,开国皇帝忧愤而崩。当此时,武侯“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在平定了南部叛乱,且国力得到一定恢复时,便欲“北定中原”,意图“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仍由于两国实力悬殊而饮恨五丈原。

      姜维正是在武侯北伐时投汉的。姜维出仕魏国,并非因为自己有多高的能力,而是沾了他老子的光。其父姜冏,为国捐躯,魏国政府为了抚恤忠良而让维出仕。面对魏国如此优待,维却因一次与上司的误会后,经人推荐投了汉。结果刚刚投汉就遇到张隽乂击退汉军,仓皇间随武侯撤军,把老娘妻子也让魏国俘了去。而魏国却没有杀害维母,可谓大义也。之后,维母写信给维,让他回魏国。而维说什么?这匹夫居然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大家好好品味一下这句话)整个把老娘妻子的安危抛到了九霄云外了。这年,他二十七岁,就凭着这种死心塌地跟着武侯而不顾老母的假忠,在蜀汉赚取了“奉义将军,当阳亭侯”的名号。

      大家看清了,这可不像演义里说的那样,武侯先取维母,又多方面施用巧计来赚姜维归顺,而完全是这小子自己投降的,并且连老娘都不要了。

      根据史料,我并未看出维在武侯时期有过什么表现。武侯既殁,蒋琬费祎相继执政。此二人恪守武侯旧制,尽心尽力,虽未见有何军事方面大的成就,但也没使国家受何损失,国力也稳步增强。姜维在这期间或多或少表现出其好战的一面,费祎也有所觉察,苦口婆心地劝说姜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可以说,费祎的这种战略思想对于弱小的蜀汉来说是条正确的道路。而维却“负其才武”,志骄意满。费祎无奈,故给姜维的兵力一直不足万人,使之不致太难驾驭。

      天不佑汉,蒋琬病故,费祎遇刺,姜维权势日大。于是这厮开始了歇斯底里的北伐,十二年间竟北伐八次,战绩实在不堪。我们先来看看蒋琬费祎在世时姜维的战绩吧:

      蒋琬时期,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至于西入去干什么,成果如何,我们也无从而知了。费祎时期,延熙十年,维率众平定了汶山平康夷。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

      可以说战绩也不强。

      北伐这八次(一说九次),彻底葬送了蜀汉。连罗贯中都看不下去了,最后评价一句:“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姜维的北伐,使蒋费二人用尽心血积攒的国力消耗殆尽。蜀汉国内,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姜维征战在外,使宦官黄皓有了为非作歹的机会,而维也不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后来竟然在谏请后主除皓失败后,外出避祸屯田去了。更有甚者,成都失陷,后主传诏给剑阁固守的姜维令其降魏,这匹夫不顾“将士咸怒”,一箭未发便至钟会军前投降了。虽然后人有“诈降”、“迫降”之说为其辩解,但也不足以为其开脱。试想,当时姜维一军在剑阁成功阻挡了钟会十几万征西大军,其兵力应不少于八万,且战斗力也不弱。后主下诏投降后,姜维手下“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可见此时,亡国之恨占据了这几万蜀汉军兵的整个心灵。当时军中还有张翼廖化等老将,假使维率这些心怀亡国之恨的哀兵与魏一搏,后事未可知也。即使不胜,战死沙场,也能“博得声名万古香”了。但姜维没有这样做。正因为他的消极投降,使刘先主辛苦建立的蜀汉江山失去了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

      最后顺便一说,魏国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地灭亡蜀汉,和姜维废除了魏延创造的汉中防御体系也有一定的关系,呵呵。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