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被高估的三国智者——凤雏庞统

      庞统道号“凤雏”,与“伏龙”诸葛亮齐名。但读罢《三国》,感觉他有些名不副实,才能和个人修养方面起码比诸葛亮差了一个档次。

    新三国中的庞统

      和诸葛亮一样,庞统还未出场,就由水镜先生替他造出了声势。这水镜很神秘,像章鱼保罗一样会作预测:他预言了刘表的死,刘备的兴;预言诸葛亮得其主而未得其时,最后会是个“惜哉”的结果;还断定徐庶去曹营后,其母必死。这样的人,他的话不由人不重视。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读者和刘备的心理预期一样:既然得一个人就可安天下,倘若两人都得了,那不就是“双保险”?那样的话,天下还不知被“安”成个什么样子呢!

      庞统的初次亮相还算成功:受鲁肃周瑜委托,到曹操那里忽悠,献“连环”计。曹操也是久慕他的大名,对他很敬服、很热情,终于中计。等到办完事来到江边,想坐船溜掉时,忽然被一个人扯住,揭破诡计,吓了他一身冷汗。亏得此人是老友徐庶,是和他开玩笑。这一惊他是记住了。诸葛亮在周瑜死后猫哭耗子完毕,到江边要坐船回荆州时,也被一把扯住,揭破真相,也吓了一身冷汗。这扯住孔明的,正是庞统。列位看官,以后到江边坐船可要注意,先环顾下四周。万一突然被“一把扯住”,虽然有惊无险,江边风大,那一身汗会引起感冒的。

      闲言少叙。这凤雏先生受鲁肃推荐来见孙权,想得重用,但最终面试未能通过。他又来投刘备,面试再次失败!他面试为什么失败呢?一般认为是因他长得丑。在下以为这不是主要原因。论相貌,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其实这说是丑点可以,说是长得有特点也行,蒋干先生对他的第一印象还是“仪表非俗”呢。除了鼻子有点不好看,“浓眉”对男子来说不算缺点,脸黑点也正常,胡子短更不要紧,可以多留些日子嘛。人家“凤姐”长那样还能出名出位呢,这“凤哥”总比那“凤姐”受看些吧?我觉得,凤雏两次面试不过的原因,是过于傲慢自负。这性格倒有些像那张松祢衡了。到孙权那里面试前,他没有研究考官心理。孙权问他:“你的才学比周公瑾怎么样?”他回答:“我学的东西,与周公瑾大不相同。”你看这话,虽然没直接贬低周瑜,没说“我比他强多了”,可孙权一下就听出他瞧不起周郎。周瑜刚死,孙权是铁杆“瑜粉”,正怀念他呢,庞统这样回答孙权听了肯定很不高兴。说庞统傲慢自负,这里有个比较:诸葛亮够自负了,但刘备和他谈起庞统时,诸葛亮说“庞士元的学问,胜我十倍。”类似的话我们在《三国演义》里还曾读到多次:曹操向程昱问“徐庶的才能比你如何”时,程昱的回答也是“徐庶的才能是我的十倍”,用的也是量化的比较。其实这只是表示极力推崇的意思,这种量化不可当真:谁组织他们考试了?也不是按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承担项目获得奖励学术地位等一项一项比的。刘备向徐庶问“诸葛亮比您的才德怎么样”时,徐庶就没用量化比较,而是用文学性的比喻,说自己比孔明就像“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把自己比作跑不快的马、最俗的鸟老鸹,而把诸葛亮比作神兽麒麟、神鸟鸾凤。说到底,这些既表达了推荐人对被推荐对象的赞赏,也反映了被问的诸葛亮、程昱和徐庶的谦虚一面。而这庞统,就没听他赞美过别人!

      如果说孙权面试庞统是先对其相貌印象不好、再对他的傲慢不满,那么刘备面试凤雏时则是先不满其傲慢,再对其相貌不悦。看来西蜀和东吴考试科目相同,考试顺序还是有别。庞统见了刘备虽然“长揖不拜”,刘总还是给了他个耒阳县令。官不大,却有一定实权。那时公务员的位子也不好得啊!可这庞统到了耒阳,一连一百多天不理政事,天天喝酒为乐。小说为了突出表现他的才能,写张飞奉刘备之命前去视察时,他当着老张的面,用不到半天的时间,把一百多天积压的案件断了个一清二楚。那时政府机构极其精简,没有现在的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所谓“四套班子”,县令还同时兼任着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这一百多天,就是三个多月、一个季度,县里该有多少事啊!一百多天不办公,也太拿县令不当干部了。如果是有危重病人等着批示办住院手续,那还不把人命给误了?单拿这些案件来说,难道就没有特别紧急的?战乱年代,就没有恶性案件?一个季度过去,罪犯不早跑得没影了?公务上的事,有些要讲效率,有些则必须讲程序,半天时间办一个季度的事,能不草率?张飞外行,觉得庞统这“大跃进”式做法神奇,刘备自己做过县令,该不是外行。他马上重用庞统,除了张飞的夸赞,更因诸葛亮回来追问,他自己肯定也想起了当年马跃檀溪之后水镜先生关于“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话。

      庞统被重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动刘备进军西蜀。从战略上讲,进军西蜀非常必要,对此刘备、诸葛亮都有考虑,否则,他们为何那么隆重地接待张松、礼遇法正?但刘备孔明都考虑到蜀中人心所向问题。诸葛亮后来南征孟获,不就重在收服人心吗?庞统就没有这个考虑,他立功心切,很急躁地催迫刘备。刘备决定进川,涪城二刘相聚的宴会上,他又想杀刘璋,逼得一直拿冠冕堂皇之语搪塞的刘备只好说出真心话:“我刚到蜀中,恩信未立,要这时杀了刘璋,上天不容,老百姓也会怨愤啊!”庞统一看有个“责任”问题,就说这是法正的主意,但还是鼓动刘备杀刘璋。第二次宴会上,他瞒着刘备,安排魏延动手。刘备在席上突然发现欢聚变成了鸿门宴,严厉制止了行刺意图,又私下严厉批评了庞统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

      在庞统心里,“民心”不占重要位置。这方面他比刘备诸葛亮差得远,起码说明他不具备政治才干。

      和刘璋翻脸的最佳时机,是刘备自己选的。虽然庞统早就等着刘备翻脸这一天,等老刘真对刘璋撕破脸大骂了,庞统倒有些惊讶,略带讽刺地说:“主公你不是以仁义为重吗?你现在这样,不是前功尽弃了么?”接下来他给刘备献上中下三计,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上计”,即火速直袭成都,肯定是他本人最希望被采纳的,可刘备认为太急,而采用了“中计”。刘备杀了杨怀高沛,取得进川初步胜利,酒后有些得意忘形,庞统又借机讽刺刘备的“仁义”,终于把刘备惹恼,将其从宴会上赶了出去。酒醒后二人对各自的失态虽然都一笑了之,“其乐如初”,但这事不可能不在刘备心里存下芥蒂。

      诸葛亮从荆州给刘备送来一信,提醒刘备进攻雒城时必须谨慎。那庞统以己度人,认为是诸葛亮怕自己取西川立大功,故意阻挠,反而执意催促刘备进军。进军雒城有大路和小路两个途径,大路远小路近。而且庞统料到,大路必有敌方兵马阻拦,不出意外的话,走小路者先到。他选择小路,还是因立功心切。过于急躁的他,竟然当众说起孔明的坏话来!刘备提到孔明的提醒,庞统大笑着说:“主公你被孔明迷惑了!他不愿让我独自立大功,所以说这些来捣乱。”

      接下来看似温馨的“换马”一幕,现在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可疑,甚至有些阴森!

      临出发时,庞统的马突然把他掀了下来。刘备表示关心,提出将自己的坐骑给庞统,自己乘庞统原来乘的那匹“劣马”。其实军中战马好马多的是,既然知道那是“劣马”,老刘即使将自己的坐骑给了庞统,自己何必非要乘“劣马”呢?

      刘备换给庞统的这匹马,究竟是不是当初“马跃檀溪”的那匹“的卢”呢?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只说这是匹“白马”,显得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卢”的特征是“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按说能显出额边白点的马整体上不会特别白。但既然是与“赤兔”齐名的名马,在书中不会不明不白消失。所以基本可以推断,这“白马”就是当年的“的卢”。而若确是“的卢”,问题可就来了:当初徐庶初见刘备,再次提醒他“的卢”妨主,曾给他出主意,让他选一个私下里仇恨的人,赐给他乘坐,等“妨”了这人一次之后自己再要回来就没事了。当时刘备严词拒绝,因为他知道对方这是试探他的“仁德”。也许刘备私下里还想,在檀溪不是没事吗?它不只不“妨”我,还救了我呢。而现在他送给庞统时是作何想,只有天知道。

      最后的结果,因敌方都知道刘备所乘坐骑的特征,把骑着白马的庞统当成了刘备,连人带马射死了。

      我们还可推测,即使那匹马不是“的卢”,既然其特征敌方都知道,那走险僻小路的时候谁骑它谁危险,这事刘备应该清楚。当年曹操和孙权为了自己脱险,就做过与部下换衣服或换坐骑的事。我们不能断定刘备真的故意要害庞统,但其潜意识里,未必没有这种可能。因为当面揭破刘备“仁义”真面目的,只有庞统!

      出发前庞统那匹战马突然失常,小说将它与后面“落凤坡”的地名合在一起,作了带有神秘色彩的宿命论解释。如果让《神探狄仁杰》的编导具体演绎一下这个情节,未尝不可以写成:为了达到“换马”的目的,刘备让心腹在头天夜里暗自“训练”了庞统坐骑。电影《青松岭》里车把式钱广不就这么干过吗?

      可是,那样推测也就太阴暗了……

      庞统之死令人惋惜。但细想起来他确实有明显弱点:一是过于自负,二是缺乏政治头脑,三是人格有缺陷。庞统是被高估了的人物。“凤雏”,毕竟是个“雏”啊。

    本文相关人物: 刘备 庞统 诸葛亮 徐庶 孙权 刘璋 周瑜 曹操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