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凤雏庞统去世对蜀汉有何影响?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于是1+1<;2,甚至1+1<;1,蜀汉集团一蹶不振,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关系还凑合,关键是庞统早死,如果庞统多活几年,那刘备的结局就应该大不相同了。总之,在许多读者心目当中,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最实际的一个构想,就是庞统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有关羽辅佐,如此荆州必不至失,而关羽也不至于大意失荆州,更不会出现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

      讨论历史问题,尽量应当以历史为主。也就是说,要分清楚正史和演义中庞统的不同面目。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演义版,在正史当中并没有如此评价。罗贯中在演义中给庞统如此高的评价很明显是要抬高刘备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义中庞统最大的功劳是在赤壁之战时,向曹操提出连环计,促成赤壁火攻计策。可是,很遗憾,正史当中赤壁之战中并无庞统存在。

      当然,要想真正理解庞统这个人物,还要立足于正史。

      首先,正史和演义当中,对庞统的定位不同。

      在演义中,诸葛亮也好,庞统也好,都是张良一流的谋士,可在正史中,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陈寿看来,诸葛亮是管仲和萧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兴汉四百年的萧何还是要差一些。而庞统呢,“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仲叔”。在陈寿看来,庞统颇有才学,也比较会谋划,如果和魏国重臣相比,庞统当是荀彧(法正则是程昱郭嘉)。荀彧对于曹魏的功劳很大,可以说是兴魏第一人。蜀汉地域狭小,仅有一州之地(蜀汉建国不久,荆州即失去),而夺取益州的第一功臣,当属庞统,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庞统确实可以看成魏国的荀彧。不过,在陈寿看来,庞统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谋士,蜀汉人才缺少,相对而言,法正更像是刘备帐下军师,出谋划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在正史当中,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荆州诸贤当中,司马徽最看好庞统,认为是最优秀人才。在诸葛亮的传记中,《襄阳记》记载,刘备拜访司马徽,询问天下大事,司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这些,可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司马徽自贬身份抬高诸葛亮和庞统。

      不过,司马徽的评价有夸大嫌疑。司马徽本是好好先生,评价人物从来都是好字当先,加上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乃是忘年之交,关系莫逆。庞德是荆州名士,早年赞许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多年知交,出入庞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样。而庞德公的女婿是诸葛亮,侄子是庞统。

      当然,正史当中司马徽的评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赞许诸葛亮和庞统是识时务之俊杰,并不像演义中一样,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诸葛亮和庞统得一可安天下,完全无视天下贤才。

      其次,庞统一生最主要的计策是为刘备夺取益州献上上中下三策。

      益州刘璋饱受汉中张鲁的侵扰,于是邀请荆州的刘备进入益州,剿灭张鲁。当时,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盟,庞统建议刘备在涪陵大会时,在宴会上杀掉刘璋,可是被刘备拒绝,“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庞统的这个计策,看起来很好,“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貌似不需要动兵,就可以除去刘璋,得到益州,其实不然。刘璋父子在益州统治十多年,虽然说刘璋暗弱,可是一直仁德爱民,颇得民心官心,就算是在刘备大举进攻成都之时,还有无数百姓官员表示愿意追随刘璋,为刘璋而死。用刘备的话来说,自己这次来到益州,根本的目的并非是劫掠财物,而是要长久统治益州。如此,争取人心是为首选,宴会之时,就算是能够杀掉刘璋,那也必然会激怒益州人士群起反抗。益州官员很可能拥立刘璋之子,坚决反抗刘备。而刘备此来,不过是带了一万来人马,强龙不压地头蛇,短期之内,根本都不过益州本土势力。可以说,庞统的计策过于短视。

      当然,庞统的计策也有可取之处。后来,刘璋回到成都,而刘备前往平定张鲁,双反暂时保持和平。庞统向刘备献上三策。上策,暗中选择精兵,日夜行军进攻成都;中策,刘璋手下最重要的将领是杨怀高沛,手下兵马甚多,并且一直很提防刘备,多次上书建议刘璋驱逐刘备。庞统认为刘备可以借口荆州有急事准备回军,借此召见,趁机除去二人;下策,退回白帝城,等待时机。

      最后,刘备选择了庞统的中策。

      应该说,刘备的选择是很明智的。

      庞统的上策和之前涪陵暗杀计策一样,看起来刘备集团付出的代价最少,但是后患很大。至于下策,只是自保,刘备向来有天下大志,自然不会考虑。只有中策,花费不是很多,又可以让益州官民见识到荆州集团的勇武。与其杀掉刘璋,不如逼迫刘璋投降。只有刘璋主动投降,益州本土势力才会安心臣服,刘备才可能取代刘璋在益州进行统治。

      

      其三、庞统深通权谋诈术,了解刘备内心,和刘备感情颇深。

      杀掉了杨怀、高沛之后,刘备顺利攻占了涪陵。涪陵是益州重镇,且是前往荆州的关口。涪陵在手,荆州的援兵就可以持续进入益州,拿下益州,指日可待。刘备很高兴,在涪陵大宴宾客。当时,一些刘璋的降臣也在宴会上,;刘备喝了点酒,高兴的过了头,忘了掩饰自己的心里,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一听,就知道不妙。作为一贯标榜仁德的刘备,怎么能够在攻占他人国家之后,宣称自己很开心呢。庞统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刘备当时已经大醉,没有听出庞统言语中劝谏的意思,反而大怒反驳说,当日周武王伐纣,也是大兴歌舞,难道周武王就不是仁德之君吗?刘备以周武王自命,把刘璋看成残暴的商纣王,可以相见在座的刘璋降臣,心中是多么羞愧。而刘璋大营中的将士一旦知道这些话,必将同仇敌忾,反对刘备。刘备说:“卿言不当,宜速起出!”把第一功臣庞统竟然给当众哄了出去。不久之后,刘备也觉得自己做的过分,于是邀请庞统回来。刘备还有些自顾脸面,问庞统:“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刚才的事情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庞统回答:“君臣俱失。”咱们都有错。于是,刘备大笑,继续喝酒。

      不久,刘备军队进攻雒城,雒城乃是益州最重要的要塞,雒城攻陷就可以直接包围成都。刘璋部下殊死抵抗,刘备军团围攻雒城前后一年有余。为避免时间延误,拖垮军团,庞统亲自上阵指挥。可惜在进攻之时,被流箭射中,不久死去,年仅三十六岁。

      不过,庞统虽然死去,可是已经为刘备奠定夺取益州的根基。不久之后雒城拿下,刘璋旋即投降,益州平定。因此,在评定功臣之时,庞统法正被看成夺取益州的第一等功臣。

      至于诸葛亮入川,确实是在庞统死去之后。但是,正史当中不像演义,并非是因为庞统去世,益州难以攻占,诸葛亮才前往辅佐刘备。而是益州大局已定,诸葛亮必须前往管理政事。诸葛亮最擅长的工作并非出谋划策,而是安邦定国。

      也就是说,庞统的死去,对于刘备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损失,于是刘备才会痛哭流涕。但是,庞统已经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在当时已经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策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此时庞统去世,并不会影响刘备未来的谋划。

      之后,法正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在汉中会战当中成功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击败数十万曹军。当时的蜀汉虽然说只拥有益州、荆州两州之地,可是地势险要,物产丰富,隐然成为鼎立之中最强大的一国。

      虽然说后来关羽战败,荆州被东吴夺取,可刘备随即发动伐吴大战,荆州地盘很快又被刘备夺回。可以说,庞统死亡也好,关羽败亡也好,其实都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刘备集团的力量。在当时,刘备是很有机会也有实力灭掉东吴一统江南的。只是刘备过于自信,妄自尊大,轻视陆逊,结果兵败夷陵,使得蜀汉彻底失去了荆州之地。荆州一旦失去,蜀汉就必须从祁山出兵,敌人虽然难以进攻,可是出兵也路途遥远。诸葛亮多番北伐,都是因为粮食匮乏而退兵,和荆州的失去关系重大。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