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一时瑜亮”:谁是“瑜”,谁是“亮”?

     作者:潘国森 来源:香港文汇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传媒上一些报道经常出现成语“一时瑜亮”,原意是形容两个有大本事的人物难分高下,一如汉末三国的名人周瑜诸葛亮。不过使用这个成语时实在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令人误会。谁是“瑜”、谁是“亮”?许多时更万万不能弄错!证诸史实,周瑜和诸葛亮其实是不同类型的人材,出道时间不同、年寿亦不同(瑜卒年三十六、亮卒年五十四),建功立业的环境有异,总体表现就不容易比较。而且《三国演义》虚构的“三气周瑜”故事深入人心,小说中周瑜被描写成心胸狭窄和忌才,临死前更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于是又有“瑜亮情结”的熟语,与“一时瑜亮”的用意有极大的分别。“一时瑜亮”认为“瑜”与“亮”的水平非常接近,但“瑜亮情结”则完全认同“三气周瑜”的故事,“瑜”事事受制于“亮”,每次交锋总是走不出“亮”的算计而棋差一着,累积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就变为一败涂地。这样才会生成一种情意结,就如同《三国演义》中“瑜”妒忌“亮”而至要不断用阴谋加害的情节,结果“瑜”被“三气”身亡,临死前不得不承认“瑜”不及“亮”,慨叹上天为何要生一个“亮”来克制“瑜”。“瑜亮情结”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近义词。

      《三国演义》中的“一气周瑜”是指赤壁之战以后,周瑜领军攻打南郡江陵,成功赶走曹仁,却给诸葛亮捷足先登,派赵云入了城,将周瑜到口的肥肉抢走。“二气周瑜”是讲周瑜劝孙权以妹为饵,骗说要嫁给刘备,乘机谋杀刘备,奸计给诸葛亮识破,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则是周瑜计划攻打益州刘璋,被诸葛亮拦住去路,又吃了败仗给气得一病不起。

      实情是周瑜用了一年多取得江陵,刘备则在这段时间取得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后来孙权将妹嫁给刘备以巩固联盟关系,不存在“赔了夫人又折兵”之事。当时孙刘两家合作,南郡在周瑜掌握之中,分给刘备的地不多。刘备地分得少,便不听诸葛亮的劝告,亲自去见孙权要求都督荆州。孙刘两家既有合作、亦有猜忌,周瑜劝孙权留住刘备,用美女宫室羁縻刘备,使他与关羽张飞两员猛将分隔开,但孙权有恐曹症,希望刘备能牵制曹操,没有听从周瑜的建议。后来刘备得知有这样一回事,便叹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算是明文记载“瑜”与“亮”有相同想法的头一遭。从这件事得知,当时在周瑜眼中,并未觉得诸葛亮是个威胁,反而认为要将刘备与关张分开就够。而刘备亦未有如《三国演义》中对军师诸葛亮言听计从,在大事上有自己的主张。

      后来周瑜在准备攻打益州前病死,孙权在前方失去了力能抗曹的大将,惟有听从鲁肃的建议,将南郡江陵借给刘备,让刘备做抵御曹操的前锋。如果周瑜不是短命,刘备根本借不到荆州。“瑜”与“亮”是“所见略同”的“天下智谋之士”,都得不到孙权、刘备百分之百的信任。但后来诸葛亮以一人系蜀汉安危,比周瑜更有大展拳脚的机会,更是二人一生功业的最大分别。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