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赵云,现在最流行的两种说法就是:亲卫队长和杂号将军。
我首先想说的是:一个人的地位并不足以说明这个人的能力。
其次想说的是:除了自五四以后的史学家之言,可以无视。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想了解历史,可以看原典史传。
赵云的资料,可查的并不多,现在最为标准的资料即是《三国志·赵云传》及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就可信度而言,当然《三国志·赵云传》为第一,《云别传》如不与原典矛盾,也应允以采信。
这里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第一、《云别传》相关。
一、出处:
就裴松之注引的习惯,我们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无论引何据,都会注明出处。而《云别传》出于何书,并未注明。《云别传》出于何书,我个人的猜测,是出于陈寿所书。原因有四:其一、《云别传》的风格与《三国志》相统一,而较为详实。其二、从现存《云别传》的篇幅和叙事的详略程度可以推知这是一篇文章,而非关于赵云生平的专著。其三、裴松之引文有依书不依文的习惯。若出于某书,必自言明。而蜀书中几篇别传却无言明。其四、《云别传》中有“初”“先是”等词语,无不与本传相关联,故而我个人观点,别传仍出于陈寿之手。
这样说肯定有网友批我。就陈寿所知一人之事,何故别为一传?
这一点我也曾经想过。但《三国志》行文精审,于史料取舍初重实而后重详。特别是蜀汉初期“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所以长阪之战前的很多事迹均难见于史载。而寿故是蜀汉后期之人,于蜀汉人物资料搜集有其优势。然未见于文字记载者,亦不写入正史,而别为一传。这样就解释了云别传为何没有出处。
二、可信度
目前很多冶史的网友都表示《云别传》的可信度有问题,不允采信。其原因大约是《云别传》非出正文,而出于裴注。但就我所见,裴松之作注,既有补充,又有辩证。如郭冲之言诸葛五事,裴注引之而辩其妄。而关羽传中又引蜀记言秦宜禄妻事。务在补充。而马超因直呼备字几为关张所杀,亦是引而辩之。可以看出,裴松之并非是看到什么材料都胡乱引用一通,而是经过自己的考辩的。而其考辩和征引又是建立在当时所能见到的资料上的,如果这些东西经得起当时的资料推敲,那么就后世所及见的冰山一角来否定当时,肯定是说不通的。如果当时的材料说明此说不堪深解,那么裴松之亦不敢轻易向皇帝付稿。
大约从郭沫若一篇《为曹操翻案》开始,治史之风,每况愈下,多为破陈言而立惊世之说,别传“为先主主骑”通鉴作“主骑兵”解,历数百年无别议,纵清代考据训诂之风盛行,亦未见持他论者。而时至当代,忽闻“亲卫队长”一说,真是让人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