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我荐司马懿(转)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在能屈能伸上,魏国名将司马懿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司马懿生于179年,出仕于208年(即赤壁之战那一年),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这之前这么多年是在干什么呢?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同,司马懿由于是名门之后,他不可能做种田的事,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曹操。最终曹操也是访问了他三次,司马懿才答应出山,这与诸葛亮三顾出山多么相似呀!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曹营的“智囊团”不是刘皇叔手下的一无所有,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司马懿一开始作的是文学掾,这个官职从现在来看可能就是抄抄写写的一类官员,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是不是有“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呢?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是一直“屈”着的。总之一句话,在曹操的时期,司马懿都一直都是“屈”着的,虽然他后来的官升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什么带兵作战的机会,他所有的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次重要的计策,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这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就这一下就使得不可一视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建业,说关羽是间接死于司马懿之手都不为过。但司马懿的真正能力决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于是在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有了第一次带兵作战的机会。这一仗打得十分干脆,也让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魏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魏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的战术很清楚,这就是坚守不战,因为这样他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侮辱,但司马懿此时很好的发挥了他能屈的长处,终于拖死了诸葛亮。其后他又“伸”了,带兵平定了魏乐浪公公孙渊的反叛,于是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根本不给司马懿机会,于是司马懿又“屈”了下去。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著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这也为后来的晋代魏打开了序幕。 武力:司马懿并非诸葛亮一样的文弱之士,虽然他当过谋士,但司马懿在战场上一直都是戴盔甲的,可以冲在前面,也可在后面运筹帷幄。评价司马懿武力为70。 智力:这里就不把诸葛亮拿来比了,结果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说一直败给司马懿的诸葛亮的智力还比司马懿高,这确实是没有根据的。评价司马懿智力为98以上,和周瑜陆逊相当。 统御:司马懿也是很少有过败仗的(他和曹真共同进攻汉中的一次因天气而败,且主将为曹真,不能算在司马懿头上),他在《三国演义》中打的败仗是罗贯中要向诸葛丞相脸上贴金,如果说是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还不如说是罗贯中打败了司马懿。这样难得的常胜帅才统御评价为98以上,与陆逊相当,可能还要高一些。 政治:诈病赚曹爽,一举使得马氏代替曹氏仲达政治之高,可见一斑,评价为100,可能真是无人能敌了。在三国时期能通过发动政变而一举称帝(后人称帝也算)的,可能非司马氏莫数了。(曹魏代汉不能算是政变,因为曹魏的疆土是通过打仗打下来的) 魅力:这个可能司马懿要差一些了,毕竟他发动了一次政变嘛!评价为80。 综合来看,能屈能伸是司马懿成功的关键,有人说司马懿一开始就有称帝之心,这是毫无根据的。在曹操时期连曹操都不曾想过称帝,司马懿还敢有什么想法?而在曹丕、曹睿时期,曹氏政权是很稳固的,司马懿是不可能有什么二心的。我甚至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如果曹爽不下司马懿的兵权的话,可能司马懿是根本不会发动什么政变的。因为曹爽在下了司马懿兵权后又屡屡加害于司马懿,司马懿的这次政变是否有“不得已而为之”之嫌呢?由于司马懿是将诸葛亮拖死的人,所以司马懿在后人心中也只是一个白脸形象,和曹操一样。其实司马懿要比诸葛亮强得多,如果我是司马懿,我会对后人说道:“诸葛亮算什么,他到死也只不过是个丞相吧!而我则不一样,我是晋宣帝!”

    本文相关人物: 司马懿 诸葛亮 曹操 曹爽 曹真 曹叡 陆逊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