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 当前位置:数字三国 > 三国文史 > 正文
  • 诸葛亮自荐失败,自编自演“三顾茅庐”

     作者:韩春呜 来源:《历史开卷有疑》

      “毛遂自荐”的最早版本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的“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说刘备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

      据《魏略》之中记载: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荆州成为众矢之的,直接面临曹操、孙权两方面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则缺乏应对之策。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关注。

      这时的诸葛亮在隆中闷了快10年了,学成了一身本事,“八阵图”也大功告成,眼看自己已经是奔30的人了,是该施展自己本事的时候了。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诸葛亮决定亲赴樊城会会刘备。

      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会客。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也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将他晾在一边。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的时候,刘备还是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牦牛尾编织饰物。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编织而已。”这才把刘备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

      司马徽与诸葛亮的对话

      《魏略》一书与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均提到了与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这里,我们来完全复原一下毛遂自荐——

      当时,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分析天下大势: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平定了中原,势必要将荆州作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而江东孙权,这几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也虎视眈眈将目光转移到了荆襄八郡。可以说,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孙权这两方面的威胁。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荆州的战事一触即发,荆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结束了。

      司马徽说,刘玄德这时来到荆州,肯定是有所图谋。刘玄德与刘景升都是大汉贵胄,刘玄德眼下没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刘景升给他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也在观时待变。

      诸葛亮问:“刘备与刘表相比,论才学是在刘表之上,还是旗鼓相当?”

      司马徽笑道:“刘表当年也曾是洛阳‘八俊’才子,才学当在刘备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权势更不是刘备可同日而语的。然而刘表不习军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撑荆州局面,其子刘琮又劣,势必一事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

      “那刘备呢?”诸葛亮催促老师讲下去。

      “刘备这个人,看似平庸,无什么才学,据说成名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刘备天生就有一种作为领袖的气质,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是能够让有本领的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听从他的调遣,受他的驱使,为他而去拼命。就说他手下的几员战将,比如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盖世英豪,对刘备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刘备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辅佐,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可这些年来,刘备纵横天下,东奔西杀,何以没有多大成就,成为一方霸主呢?”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他身边没有能够给他出奇谋划良策之人,为他调度使用将领之干才。刘备本身的学识和能力如果让他直接指挥三军,调度千军万马,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长。但他善于相人,且善于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如果你愿意辅佐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个施展你平生所学的机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创造千秋伟业的机会,你何不去试一试呢?”

      诸葛亮对刘备这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没有引起注意。毕竟没有机会接触,也不知道这人有多么大的潜质。诸葛亮便想去实地见一见这个人,他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古训。就像刘表吧,公众的口碑不错,却让自己感到并不适合自己,并不是能够依靠的人。他要看一看刘备对他这个青年人的态度,要看一看刘备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讲的具有领袖的气质,还是徒有虚名,打着皇叔招牌的江湖骗子。

      司马徽说:“你若打算见一见刘玄德,那么事不宜迟。据我所知,刘备现在驻扎在樊城。军队行踪扑朔迷离,今天在樊城,明日说不准拔寨转移了。”

      诸葛亮对老师说:“我今晚就奔樊城。”

      被晾在一边的诸葛亮

      刘备有个习惯,不论是在哪里驻扎,总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安抚当地商贾百姓,接待各路人士来访。如今在樊城刚刚安民已毕,不免鞍马劳顿,身体有些疲乏,本想到寝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来访,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这位客人祖上为河北涿州,以贩卖牲畜为营生,经常来往于凉州与中原乃至塞外,自称与刘备同乡。

      刘备久别家乡,很想了解家乡的一些情况。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有客人来访,刘备随口说道:“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凡是来访的客人尽请到客房来吧!”说罢,站起来,走进房门迎接客人。

      来客是位年轻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看上去虽然显得老成,却也超不过30岁年纪,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甚名谁……不禁问道:“恕刘备眼拙,阁下与刘备在何处有过交往?”“在下与将军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来访,不速之客,还望恕冒昧唐突。”“哦,请稍坐片刻,我房中还有客人……”诸葛亮连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这里等候。”

      刘备朝诸葛亮点点头,心想:这个年轻人找我能有什么事情?该不是想见一见刘备是不是双耳垂肩,两手过膝的模样吧?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无聊之人跑来一睹刘备的容颜。想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里面房中,与涿州老乡继续攀谈起来。

      心不在焉的刘备

      诸葛亮对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为人谦和,却又不失皇叔风度。既然已经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毫无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着将如何与刘备交谈。

      刘备对一个青年的唐突来访,虽然不大介意,但对来人却也不很重视,他猜想,这个年轻人,看其谨言慎行的样子,该不是有什么事情有求于我吧?要不然则是想来我的帐下谋个差使干干。

      涿州的老乡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刘备也不挽留,送至大门之外。转身回到房中,随手拿起来客送与他的凉州牦牛尾摆弄起来。老乡的到来让他回想起在家乡的日子,不由得将手中的牛尾像编苇席一样编织起来,全然忘记了客堂里还在等待的年轻人。

      被冷落的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言道:“我以为将军是一位胸怀大志之人,没想到却是只知道编织。”说罢,起身告辞。刘备这才意识到慢待了这位年轻的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牦牛尾起身挽留,询问诸葛亮找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我是为荆州的安危而来。”刘备闻言,心说好大的口气,口中却说:“哦,那你为什么不去找荆州牧刘景升?我不过是荆州牧手下的一个将士。”诸葛亮此时已经放弃了来时所准备的一番言论,随口应付一句:“我原是想与将军谈治军理国的方略,现在已经不想谈什么了。”

      失败的毛遂自荐

      刘备暗想,现在的年轻人目空一切,志大才疏,小小年纪居然要与我谈什么治军方略,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转念一想,萍水相逢,人家既然来了,也是看得起你,总不能不与之聊上几句吧?

      为了表现自己的雍容大度,刘备劝诸葛亮坐下,心想:“我不妨考一考他,让他知道什么是治军理国方略。”于是,以对待朋友的态度对诸葛亮说:“刘备以为治国治军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两条,一是以德安民,教化百姓;一是依法执政,刑罚昭示。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诸葛亮有备而来,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将军说得不错,只是二者不能孤立运用。大凡治国者纯德治,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纯用刑不教,而谓之虐;只有儒法合一,先礼后兵,教之以德,严之以刑,才能上下有节,左右有序。”

      诸葛亮见刘备在听,就继续讲道:“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

      刘备听到此处,便有了一些兴趣,心说:这小伙子肚子里还有点货色,看来是有备而来。就继续发问:“你认为为政之道主要应当做些什么?”诸葛亮回答:“我认为,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术士,则为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大凡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

      诸葛亮虽然回答刘备的问话,但他从刘备的眼色里看出刘备有点心不在焉,因而将话头停住了。他已经不打算在这里多耽搁,即起身告辞。刘备这时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真有一点才学,便有挽留之意,正犹豫间,看诸葛亮去意已定,也就作罢。

      故事讲到这,毛遂自荐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只不过诸葛亮这次的毛遂自荐是失败的。

      三人会谈

      诸葛亮亲自到刘备驻兵处探营,毛遂自荐失败了。但在历史上,这只是诸葛亮和刘备建立关系的开始。他们之间关系进一步的发展,得益于诸葛亮的老师、岳父的共同施谋。

      诸葛亮见到岳父黄承彦,讲述了自己在樊城的遭遇,不由长叹一声:“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不是自己就能够左右的呀!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施展机遇。”黄承彦望着诸葛亮,说道:“好啊,刚刚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了吗?依我所见,这不过是唱大戏前的一个小小的序曲而已。”黄承彦点拨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的才学本领就是为了有机会施展而准备的,但在机会没来时,要耐得住寂寞才好。”诸葛亮点头,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如果生不逢时,等不到明君,那就继续在隆中当山野村夫,也是不错的选择。”黄承彦点头,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不过,机会也不完全是等来的,有时还要争取,还可以想办法让机遇来找你。”翁婿二人正在谈论,家人来报,有客人来访。诸葛亮说:“肯定是水镜先生,且让我到大门迎接。”话音未落,司马徽已经进了大堂,一边走一边说:“也不是外人,不必那么多的礼数。”转身又对孔明说:“樊城一行,我料不大顺心,对吗?”诸葛亮点头。

      司马徽说:“这个怨为师的欠考虑。既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么要想实现,就必须认真筹划一番,如果不假思索,贸然而动,自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自认学业不精,蒂未落,只怨瓜还未熟;渠虽修成,水未到,尚缺引水之道。”

      “好啊,我却以为瓜已熟,为何蒂不落?尚欠一阵风,风到瓜自落。”黄承彦捻须说道。“那么渠已修成,何谓引水之道乎?”司马徽问。“今日水不是已经来了吗?水镜水镜,无水何以成镜?”这时,黄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对父亲说:“酒已经烫热,宴席已经备好,您快与司马老师畅饮,请水镜先生酒后吐真言!”

      游历山川

      酒席宴上,司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诉他,即使隐姓埋名也要显山露水。他原打算北上洛阳从军,投靠曹孟德。我对他讲,你现在的身份如果投军,不过当个士卒,什么时候混出模样来?倒不如去投刘玄德,打击曹军,让曹孟德吃你几次苦头,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名声远播,自然就会有个好前程。”

      诸葛亮马上悟道:“您是让徐庶先行,为我探探刘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辅佐之主?”司马徽不置可否,说道:“总之,要先看一看刘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黄承彦点头说道:“好啊,毛遂自荐总不如名士推荐。”

      诸葛亮说:“我看刘玄德还没有意识到身边无人。他大约还认为自己身边有文臣,有武将,人才济济,完全可以依靠现在他身边的人马驰骋天下,创建伟业的。所以我还是想继续留在隆中,钻研战法,完善八阵图。”

      司马徽连连摇头,说:“前日,我与庞德谈起你的学业,觉得你现在最急需的事情,是游历山川,徜徉山水之间。特别是西川五十四州,你还没有游历,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依我所见,你应当亲身体验一番,纸上谈兵容易,也容易误事。地形地貌与人为所画图形毕竟还有区别,误差也是不少的。所以真正的将才,务必要亲自查勘地形地势的。”

      诸葛亮遵照老师司马徽的教导,开始有目的地游历山川江河。哪处可伏兵,何方易守难攻。他都一一记录在案,并找到一张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他按图索骥,将所观地形地势的心得也都在图上有所标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游历山川的同时,访贤拜友,扩大了自己的资讯网络,获取了不少信息资源。

      推荐诸葛亮

      此时,司马徽与黄承彦等人已经开始全方位研究刘玄德,对刘玄德的相貌、行踪、爱好、特点,以及身边随行人员的情况,逐一分析,安排对策。对于刘玄德本身的优缺点和生活习惯更可谓了如指掌,以致水镜山庄的书童对刘玄德都能够耳熟能详,一见到刘备马上就能够认出。

      司马徽在水镜山庄不露痕迹地推荐了诸葛亮。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并没有说破“伏龙”就是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司马徽知道刘备对诸葛亮有过一面的交往,他担心刘备对诸葛亮最初的印象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马徽不愧是老谋深算,为了弟子的前程煞费苦心,在刘备面前推荐了“伏龙”这还不算完,当天晚上,他又招来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隐姓埋名到刘备驻扎的樊城应聘。

      刘玄德以为徐庶就是“伏龙”,随即拜徐庶为军师。这徐庶,一出手就将曹操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于是曹操设计,诓徐元直进许都。徐庶明知是套,却偏偏要往里钻。在去许都的路上,他对有知遇之恩的刘玄德推荐了胜过自己多少倍的诸葛亮。

      此时,刘玄德还纳闷哪,水镜先生讲匡扶天下的人杰是伏龙和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么没有听说这个诸葛亮是那么大的角儿啊?当徐庶说诸葛亮就是“伏龙”时,这才让刘备恍然大悟。

      司马徽说:“这个怨为师的欠考虑。既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么要想实现,就必须认真筹划一番,如果不假思索,贸然而动,自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自认学业不精,蒂未落,只怨瓜还未熟;渠虽修成,水未到,尚缺引水之道。”

      “好啊,我却以为瓜已熟,为何蒂不落?尚欠一阵风,风到瓜自落。”黄承彦捻须说道。“那么渠已修成,何谓引水之道乎?”司马徽问。“今日水不是已经来了吗?水镜水镜,无水何以成镜?”这时,黄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对父亲说:“酒已经烫热,宴席已经备好,您快与司马老师畅饮,请水镜先生酒后吐真言!”

      游历山川

      酒席宴上,司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诉他,即使隐姓埋名也要显山露水。他原打算北上洛阳从军,投靠曹孟德。我对他讲,你现在的身份如果投军,不过当个士卒,什么时候混出模样来?倒不如去投刘玄德,打击曹军,让曹孟德吃你几次苦头,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名声远播,自然就会有个好前程。”

      诸葛亮马上悟道:“您是让徐庶先行,为我探探刘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辅佐之主?”司马徽不置可否,说道:“总之,要先看一看刘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黄承彦点头说道:“好啊,毛遂自荐总不如名士推荐。”

      诸葛亮说:“我看刘玄德还没有意识到身边无人。他大约还认为自己身边有文臣,有武将,人才济济,完全可以依靠现在他身边的人马驰骋天下,创建伟业的。所以我还是想继续留在隆中,钻研战法,完善八阵图。”

      司马徽连连摇头,说:“前日,我与庞德公谈起你的学业,觉得你现在最急需的事情,是游历山川,徜徉山水之间。特别是西川五十四州,你还没有游历,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依我所见,你应当亲身体验一番,纸上谈兵容易,也容易误事。地形地貌与人为所画图形毕竟还有区别,误差也是不少的。所以真正的将才,务必要亲自查勘地形地势的。”

      诸葛亮遵照老师司马徽的教导,开始有目的地游历山川江河。哪处可伏兵,何方易守难攻。他都一一记录在案,并找到一张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他按图索骥,将所观地形地势的心得也都在图上有所标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游历山川的同时,访贤拜友,扩大了自己的资讯网络,获取了不少信息资源。

      推荐诸葛亮

      此时,司马徽与黄承彦等人已经开始全方位研究刘玄德,对刘玄德的相貌、行踪、爱好、特点,以及身边随行人员的情况,逐一分析,安排对策。对于刘玄德本身的优缺点和生活习惯更可谓了如指掌,以致水镜山庄的书童对刘玄德都能够耳熟能详,一见到刘备马上就能够认出。

      司马徽在水镜山庄不露痕迹地推荐了诸葛亮。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他并没有说破“伏龙”就是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司马徽知道刘备对诸葛亮有过一面的交往,他担心刘备对诸葛亮最初的印象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马徽不愧是老谋深算,为了弟子的前程煞费苦心,在刘备面前推荐了“伏龙”这还不算完,当天晚上,他又招来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隐姓埋名到刘备驻扎的樊城应聘。

      刘玄德以为徐庶就是“伏龙”,随即拜徐庶为军师。这徐庶,一出手就将曹操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于是曹操设计,诓徐元直进许都。徐庶明知是套,却偏偏要往里钻。在去许都的路上,他对有知遇之恩的刘玄德推荐了胜过自己多少倍的诸葛亮。

      此时,刘玄德还纳闷哪,水镜先生讲匡扶天下的人杰是伏龙和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么没有听说这个诸葛亮是那么大的角儿啊?当徐庶说诸葛亮就是“伏龙”时,这才让刘备恍然大悟。

    本文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司马徽 徐庶 黄承彦 曹操
    阅读:
  • 相关阅读
  • 推荐专题
    热点人物
    美团红包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