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睿拍-拍照读世界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姜维的悲剧

建兴十二年秋,诸葛丞相鞠躬尽瘁了,与其说是病死,倒不如说是累死更准确。兵权归于姜维,姜维是个听话的好同志,对于自己的恩师是一百二十个尊敬和服从,而“克复中原”这四个字他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想想姜维也真的不容易,在蜀汉后继无人,缺兵少将的情况下,他竟然能奇迹般的九伐中原(当然有胜也有败),也算是件壮举了。老天爷是喜欢造物弄人的,武侯在世时,魏有司马懿为其心腹大患好容易武侯仙逝了,司马懿也病故,到了姜维时代,魏国又出了邓艾这样的奇才,而且与姜维旗鼓相当,九伐中原没有成功几

刘备伐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论刘备伐吴的必要性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刘备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 做为新立之国,建立国家和皇帝威信、显示国家强盛、增强人民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 两年前的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背信弃义,偷袭荆州的关羽,不仅占领了整个荆州刘备的防地,还杀害了与刘备结义的大将关羽。 这对于蜀汉的利益、威信以及刘备个人的信义都是巨大的损害。但是由于当时刘备刚刚经过与曹操大军的血战,夺取汉中,部队损失较大、又极度疲劳,加上曹操还在关中虎视眈眈,刘备实在无力立即对东吴展开行动。 两年后的今天,形势已经不同了: 1、 刘备正式称帝,建立了

董卓启示录

善恶由心,成败历然。任何一部关于汉末三国的著作,都无法回避董卓这个人物。以下评论人物依据的资料来自《三国志董二袁刘传》和《后汉书董卓传》以及同书的其他章节。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一]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注[一]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 从以上文字来看,董卓是出身于庶姓地主家庭的"吏家",然而父亲死后其实就

姜维官爵考

1.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之前,仕天水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并以中郎参本郡军事。 上计掾:负责上计工作的郡属吏,类似会计师的职务。依汉制,各郡国每年要派属吏将计簿(会计的簿籍)送报中央政府,称作上计。 从事:汉州牧刺史的佐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督军从事等,均由州长官自行聘用。 中郎:秦置,汉沿置,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中郎是宿卫天子的近侍官,因姜维当时并不在京都,所以只是虚领。 补充说

论借荆州之始末

荆州是孙权和刘备的外交中心问题。本文试图阐述并分析孙刘攻取荆州、平分荆州、借让荆州的经过。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经大致稳定了长江以北的地区。他占据关东、关中地区,兵力鞭及东北三郡乌丸,并安抚了关西的马腾、韩遂。于是他开始向南发展。长江以南有三股势力,分别是益州的刘璋、荆州的刘表和扬州的孙权。刘璋偏安于四川盆地,久与中原地区失去联络,一时间与曹操没有冲突。孙权一直与曹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早在建安二年,曹操表孙策为骑都尉建安三年,孙策遣张紘献礼于曹操,曹操于是表其为讨逆将军、封其为吴侯、拜其为会稽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东吴十二虎臣战绩记载

东吴十二虎臣战绩记载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也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将领。在立国初期,猛将兄即有数十位之多,《三国志》则把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为一传,因其英勇骁战、功勋卓著而并称“东吴十二虎臣”

历史的困惑:刘备真的三顾茅庐了么?

历史的困惑:刘备真的三顾茅庐了么?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之所以在中国民间如此深入人心绝对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用生动有趣的文字详细的描述了刘备“三顾”的整个过程,但是在正史《三国志》上仅有“凡三往,乃见”几个字而已。然而同时代的其它史书上对刘备三顾茅庐却有截然相反的记载。这让后世为之困惑不已,那么流传千古的刘备三顾茅庐到底是真是假呢?

历数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

历数三国时期的少数民族

三国乱世,天下纷争!汉失其鹿,英雄竞折!连化外蛮夷,也想分一杯羹。成为乱世中另类的风景。自高主刘邦立汉,异族侵略一直是朝廷是心腹大患。东汉末年,虽有黄巾作乱,而当权者恐怕更担心蛮族入寇中原。丁原、董卓、马腾、公孙赞无不因为对异族作战获胜而扬名立万。 三国时期主要的遗族势力有匈奴、乌桓、羌、氐、山越和南蛮。这些特殊的势力加入乱世的角逐,对三国格局起了微妙的影响作用。一个蛮族的实力要从其经济、政治基础、科技和武装上来衡量,都还不可能马上入主中原。

三国搜异志(下)

三国搜异志(下)

三国故事流传极广,中国传统艺术——评书、评话的三国故事均来源于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今天我们要搜索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奇闻异事、奇人异士,这些可能不被正史或者演义类书中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甚多,并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悲催的三国酱油男——徐庶

悲催的三国酱油男——徐庶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 诸葛亮人生中的贵人:政治联姻成就了他一代贤相

    诸葛亮人生中的贵人:政治联姻成就了他一代贤相

    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关于这句“躬耕于南阳”,曾引发了一场一两千年的争论。关于诸葛亮在出山前的躬耕之地,到底是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的问题,争到现在也还没个定论。当时诸葛亮隐居在离襄阳城不远的隆中,这个隆中现在也是河南与湖北争抢诸葛亮的隐居地。诸葛亮到底是南阳人,还是襄阳人?实际情况是,诸葛亮居住的这个地方当时是属于南阳的,所以,可以叫做南阳诸葛庐。但是,地理位置离襄阳非常近,只有20里路,所以襄阳人说隆中是襄阳的也说得通。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私祭和官祭诸葛亮的纪念性建筑物很快在他生活和作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黄承彦 庞德公 司马徽 刘表 蔡氏[刘表妻] 庞统 阅读 651

  • 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道

    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在于刘禅的昏庸无道

    首先在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百战百胜(有证据),打下了偌大的蜀国,使刘备免于逃亡之苦。可是在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就很少有像样的胜仗,前后判若两人,这也是有人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很差的原因。大家知道本来诸葛亮的威望就很高,如果北伐成功,那刘禅就更没心情吃喝玩乐了。南宋皇帝赵构为何在关键时刻让岳飞撤军,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一旦北伐成功,其威望将势不可挡(黄袍加身),这严重威胁赵构的皇权。 诸葛亮被徐庶推荐给刘备后,他必须得先熟悉军队,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其次得顾及朋友的面子,不能刚去就出风头,等到徐庶被迫离开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禅 司马懿 张郃 刘备 李严 马谡 徐庶 孙权 邓艾 阅读 948

  • 丛林边的那一家

    丛林边的那一家

    一行路,走到一个高爽之地,必然会驻足停步,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极目远望。这时候,只觉得天地特别开阔又特别亲近,自己也变得器宇轩昂。前面还有一个高爽之地,远远看去云蒸霞蔚,很想快速抵达,但是,低头一看,中间隔着一片丛林。丛林间一定有大量丘壑、沼泽、烟瘴、虎啸、狼嚎吧?让人心生畏怯。然而,对于勇敢的行路者来说,这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为了穿越它而抵达另一个高爽之地,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美丽。我很想借着这种旅行感受,来说一说历史。汉代和唐代显然都是历史的高爽之地。我们有时喜欢把中华文明说成是“汉

    相关人物: 曹操 曹丕 诸葛亮 曹植 刘备 孙权 应玚 阅读 714

  • 浅论蜀汉军师制度背后的权力变迁

    浅论蜀汉军师制度背后的权力变迁

    《三国志》中,我们多次可以见到“军师”这一名称,有的为“军师中郎将”,有的为“军师将军”,还有的称为前军师,中军师,后军师等,但在蜀国,军师这一职务与蜀汉政权建立以及政治核心的变迁有着重要联系。 “军师”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汉书•隗嚣传》中记载“(隗)嚣既立,遣使聘清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寇恂传》也记载着“(寇)恂奉玺书至第一,(高)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遂斩之,遣其副归造竣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后来诸将

    相关人物: 诸葛亮 刘备 杨仪 魏延 刘琰 法正 李严 蒋琬 庞统 朱然 阅读 1956

  • “事后诸葛亮”,真的有愧于诸葛亮的名声

    “事后诸葛亮”,真的有愧于诸葛亮的名声

    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事情已经发生了,却自夸早就预料,不管是否真的如此,都意义不大,甚至显得有些无聊。特别是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有些这样的人,他们不但做这种无聊之举,甚至站在旁边说风凉话,或者埋怨和指责,这就更让人可恶了。 其实,这种做法绝非诸葛亮所为。而“事后诸葛亮”这句成语,真的有愧于诸葛亮的名声。 历史上的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千古传颂。而《三国演义》里的他更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这也是家喻户晓。在小说家罗贯中的笔下,他料事如神、先知先觉。但即便这样,他也有失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马谡 阅读 204

  • 三国十大神秘人物

    三国十大神秘人物

    第十名:孔岫讨董卓之前没有任何的文字,盟军解散之后就没有去向了,他是一个豫州刺史,曹操后来让刘备接管豫州,接管的时候却没有关于他的记载。真的很奇怪。神秘指数:5。5第九名:黄盖有人说这个人在史书上很清楚啊,从孙坚时代开始,一直到孙权时代的赤壁之战都有他的记载,可是之后呢?他在几几年死的?这样一个资力深厚的老将怎么会死后无人问津?陈寿,罗贯中,裴松之,毛宗岗,没有一个提及他最后的归属,是归隐了?是病死了?是牺牲了?没有人知道,神秘指数:6第八名:庞德公庞统的叔叔却不与庞统一起从属刘备。庞统的唯一亲

    相关人物: 陈到 庞统 刘备 丁奉 张角 曹操 庞德公 荀谌 张梁[起义军] 张宝 阅读 5726

  • 诸葛亮是如何混官场的?

    诸葛亮是如何混官场的?

    诸葛亮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一生不但善谋略,也善于用权。对待权力,诸葛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所著《心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其大意是:人们常说的兵权,就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它是将帅树立威信的关键。如果将帅掌握了兵权,就抓住了统领军队的要点,好像一只猛虎,插上了一双翅膀,不仅有威势,而且还有翱翔四海的灵动,遇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阅读 790

  • 曹操不是文化罪人

    曹操不是文化罪人

    秋风《曹操是中国文化的罪人》,误将陈寅恪《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一文的发表时间,从1956年挪到了1959年。对此,秋风《为什么我说曹操是文化罪人?》一文认为:“以先生知人论世的智慧,自能由当时的气氛察微知著。”对文章中的硬伤作这样的辩解,实在有些牵强。果真如秋风所言,陈寅恪1956年著文“抨击”曹操,是因为觉察到日后有人会为曹操翻案,“知人论世的智慧”达到这般境界,与《三国演义》“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语)有何区别?秋风先生对陈寅恪的文章并非“抨击”而是在赞赏曹操的观点感

    相关人物: 曹操 钟会 孙权 诸葛亮 刘禅 吕蒙 阅读 264

  •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

    从三国及其他论“规矩”人之生于天地间,所求何物?所欲何事?有人求名,与人图利,有人为理想,更有人为自己的爱人亲人,但我想最多的人还是在求“自由”。这个“自由”是指名,利,理想,亲人,爱人,总之是自己所欲能得,所求能成!但是,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样的。为什么呢?因为规矩的存在。规矩是束缚人的“好方法”,它不知道让多少人失意终生,抱憾一世。杨修之不守长幼之分,既清高欲洁身自好,又不能免世俗之欲,所以一代才俊必须要死于封建立嗣规矩之下。吕布盖世无双,他并非无情,也不是一味残忍。但他

    相关人物: 曹操 袁术 刘备 项羽 华歆 杨修 孙坚 荀彧 孙权 阅读 1283

  • 三国名人之死亡记录

    三国名人之死亡记录

    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算起,到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整个三国历时近百年,期间英雄辈出,谋士层叠,将星闪耀。在这个纷乱的年代,是举国斗志斗勇的时候,更留下无数传奇。而笔者也很想知道当年那些牛人是如何湮没的,问事于百度,多来自《三国演义》,未免不忠于史实。于是想从《三国志》中寻找答案,毕竟其立二十四史的。现列如下: 魏 曹操曹孟德--魏书一 估计此人在三国中是争议稳入前三的人,豪迈雄壮,文韬武略。正如演义中所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被其子追谥为魏武帝。在《三国志》魏书一中主讲了其生平,并

    相关人物: 曹操 刘备 孙权 袁绍 刘协 诸葛亮 吕布 关羽 董卓 周瑜 阅读 13078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