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小程序

三国演义大数据
今日热点
VS
涉及章节
涉及年代
 
 
提及密度
 
 
 
 
事件热度
 
 
 
 
人际广度
 
 
 
 
文武倾向
 
 
 
 
人际关系
 
 
更多数据请点击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漫谈于禁、乐进

为曹魏名将之中,于禁、乐进二位将军当是佼佼者。 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共为一传,且有“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之语,但以雨纹观之,张颌、徐晃地位略逊于禁、乐进、张辽。《乐进传》中记载:“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汉帝,称进及于禁、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於是禁为虎威进,折冲辽,荡寇将军。”曹操在汉献帝前着重夸赞三人,并特别加官,可

马谡为什么该被杀?

京剧中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失、空、斩》,蜀中大将马谡因违反诸葛亮的法令,在与魏国大将张郃的对抗中兵败失了前军营寨街亭,导致诸葛亮被迫搞了一次冒险的空城对敌,诈退敌军因而躲过一劫。后总结战争失败的责任时,按军令状斩了马谡。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言菊朋的言派都有此剧的名段,许多六十岁以上的人有的还可以吟唱两口,确实好听。毕竟是戏,有许多情节是人为编造的,像空城计这段,于史无征,没有的事,马谡也没立什么军令状,纯属是编小说的虚构。杀马谡这事也有两个说法:一是死于狱中,一是以法被杀。为什么被杀

分析夏侯惇受宠之谜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来提出这么一个疑问的――为什么夏侯惇论行军打仗不如夏侯渊,论勇武战功不如曹仁、张辽,而曹操对他的待遇却是最好的?三国志记载:“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同时他的官阶也是最高的。当曹操还是个杂号将军――奋武将军时,他就为司马,接着就是校尉一级的折冲校尉。曹操死前他也是当时诸位将军中最大的――前将军。(刘备当汉中王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可知在前右左后将军中,前将军是最大的。)曹丕即王位后,他就马上成为最高将军等级――大将

刘备的难题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展开来写的重头戏,历史上仅仅那么一句“凡三往乃见”,小说的作者竟然妙笔生花写出了有声有色的三回故事,真让人佩服作者编故事的本事。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也就是曹操南下荆襄的前一年,刘备见到年轻的诸葛亮,他们的交谈涉及天下大事,被目为对策史称《隆中对策》。对策中的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分析形势,指出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也”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

关于张飞生平中的几件大事

一、“杀”与“欲杀”。 吕布传注引英雄记曰: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先主传注引英雄记曰: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

今日推广
文史推荐
热点专题

三国搜异录(上)

三国搜异录(上)

三国故事流传极广,中国传统艺术——评书、评话的三国故事均来源于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今天我们要搜索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奇闻异事、奇人异士,这些可能不被正史或者演义类书中记载,但是在民间却流传甚多,并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在权与利的深渊里挣扎的一代枭雄——董卓

董卓(? - 192),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

女人能顶半边天

女人能顶半边天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女性形象,如倾国倾城的大乔小乔,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等等。她们都不是重要人物,最多是些主要人物的亲属等等。她们在三国这个混乱的男人世界中,就如同荆棘丛中一抹红,为这个刀光剑影的时代平添了几分儿女情长。女性在三国的男人世界里,似乎只是陪衬,起着无关紧要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她们,三国的世界是单调的,不完整的。(仅以此专题祝各位MM们三八女生节快乐,祝各位GG们三八男人劳动节快乐!^0^)

悲情的三国英雄,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诸葛亮

悲情的三国英雄,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赞扬诸葛亮。

夷陵之战——七百连营化乌有,帝星不坠罪谁承

夷陵之战——七百连营化乌有,帝星不坠罪谁承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削,此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 借刀杀人:趣谈三国演义中六大冤死武将

    借刀杀人:趣谈三国演义中六大冤死武将

    第6名:潘凤《三国演义》第9回曹操起兵讨董卓里,华雄在帐外挑战,冀州太守韩复突然很搞笑的说了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据我推测,潘凤本人肯定清楚自己的斤两,也一定知道不是华雄的对手,所以没有主动请缨。结果用了不到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就殉国了。(其实三国演义里描述的两军对垒,大都是主帅问将,谁敢单挑迎敌?几乎没有点将迎敌的。)可能潘凤被点到了也很郁闷,但是将令已下,死也要向前。跟了这样不了解属下能力的主公,冤死也是迟早的事情。但如果平日里就给主公吹嘘自己有多厉害,那么死的就不冤了。所以综合排名

    相关人物: 潘凤 魏延 刘备 张郃 颜良 文丑 曹操 吕布 诸葛亮 关羽 阅读 3430

  • 浅议袁绍为何分封诸子领各州

    浅议袁绍为何分封诸子领各州

    谈到袁绍,按照中国成王败寇,赢者通吃的惯性思维。后世大多数给予的都是负面评价。什么优柔寡断、好谋无决之类的就不说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袁绍分封诸子的问题。公元199年袁绍攻破易京,公孙瓒自杀。至此他终于铲除了河北最强大的一个对手。放眼四州,冀、青二州尽收掌中,并州南部虽然还未归附,但鉴于和南匈奴王庭的修好,起码也不会扯后腿。幽州大部在握,刘和、阎柔等昔日刘虞麾下的残余部队也暂时表示归顺。至此河北四州大致已经安定,在人事问题安排上袁绍便以长子袁谭领青州、次子袁熙领幽州、外甥高干领并州。平心

    相关人物: 袁绍 曹操 臧洪 朱灵 张超[张邈弟] 公孙瓒 麴义 韩馥 袁谭 袁尚 阅读 721

  • 三国武林高手传:曹操、曹仁、曹丕

    三国武林高手传:曹操、曹仁、曹丕

    近日偶得闲暇,信手翻书,翻至《三国志》中的魏文帝纪,见裴注中有引魏文帝《典论》之自叙一节,读之甚有趣味,不意文帝于文士固为一时之雄,因“三曹”的文学成就似要高于建安七子,而于剑术及弓马亦是个中高手,私下度之,或可当之为三国时武林中的一流高手亦未可知。 三国曹氏一族,生于东汉动乱末世,于弓马武学一道均颇有研习,曹孟德少时“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书称其“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后来讨董时成皋兵败,东下扬州募兵,兵叛,而“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假想当时

    相关人物: 曹操 曹丕 曹仁 王越 史阿 荀彧 张绣 袁敏 阅读 1265

  • 曹操是如何化解袁绍的地道战的

    曹操是如何化解袁绍的地道战的

    袁绍是个唯我独尊的人物,当时人称他为布衣之雄耳。可是有时也能听见人的计谋,尤其是自己一筹莫展的时候。你看,当曹操的霹雳战车开来的时候,袁绍就非常害怕。乖乖,阿瞒这搞得什么高科技。让我感到好怕怕。 袁绍在担心的时候,恰巧有人给他弄了个锦囊妙计。这个人不是旁人,正是袁绍的死党许攸。许攸是个人才,以奇谋擅长。 当时许攸就是明公何必只盯在地上,不如注意一下地下。 袁绍恰好此时正好心情高兴,便问:如何? 许攸说:主公你看,这地方土质松软,极易挖掘,不如趁势挖一条地洞,直通向曹操的军帐,如此一来,曹阿瞒再

    相关人物: 袁绍 曹操 许攸[袁绍] 许褚 张绣 阅读 424

  • 不孝不忠不义张辽论

    不孝不忠不义张辽论

    张辽本来姓聂,后因为避怨改姓,与何人结何怨不明。张辽和人结怨可能是对方的原因,但张辽为了避怨不惜改姓,这就有问题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家族观念特别重,除非是过继给别人为养子,自己改姓那是大逆不道的事,关羽杀了人都只是改了字,连名都不肯改,张辽却把祖宗的姓氏给抛弃了,说他不孝并不为过。(另外有一个连名带姓全改的徐庶竟然会被当成孝子,真是不可思议了)对于张辽的不孝可能我的理由比较牵强,但他不忠却是证据确凿的。一般都认为张辽是跟着吕布跑,可仔细看看《三国志》就会发现陈寿在写这点时却明确写出他是丁原部下,被

    相关人物: 张辽 吕布 曹操 关羽 何进 李典 董卓 丁原 陈寿 阅读 12549

  • 黄老头的传说

    黄老头的传说

    我个人有点怪癖,喜欢研究黄老头的一生,请大家见谅。如果要讲三国中谁最有古代大将气节,那就一定是黄老头了。虽然演义中他是一位降将,但对于气节的看重令老将军对背主一事痛苦了好久。虽然韩玄这中混人根本不值得为他买命,但老头还是打算为自己的气节献出脑袋,幸好魏延一个真无双技解决那混人,要不就死得太冤枉了。(魏延:为救你而牺牲我的人生!)黄老头的为人也很光明磊落,人老了经验也很丰富,对待士兵也没有什么大架子,而且还很有谋略。可以算是不差于赵云的实战型武将。他也很有量度,救了因和他抢功而轻敌中伏的魏延。(魏

    相关人物: 黄忠 魏延 曹操 赵云 韩玄 严颜 夏侯渊 刘备 诸葛亮 阅读 3179

  • 官渡之战:四个鸡蛋和一颗石子

    官渡之战:四个鸡蛋和一颗石子

    人的能力总有高低,犯迷糊、犯错在所难免,好的体制能让迷糊的人很快不迷糊,犯错的人及时纠错不好的体制则会让迷糊者更迷糊,犯错者错上加错。宁捏一颗石子,不攥四个鸡蛋,是每个决策者所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 三国前后人精过剩,但那么多人精中也有背运的,比如袁绍。论出身,不但是连传四辈儿的正宗太子党,还参过军、提过干、下过基层,政治履历完整,占着冀、青、幽、并四州大半个北中国的地盘,领着当时国内最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就算不能开宗立派,也该把偌大一份家业再传上几代。偏偏这位袁爷,居然在如此大好政治局面下,打

    相关人物: 袁绍 曹操 袁谭 刘协 田丰 袁尚 沮授 张绣 阅读 451

  • 妙才将军夏侯渊 三国突袭战第一人

    妙才将军夏侯渊 三国突袭战第一人

    曹操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除了他自身的聪明才略之外,其亲族比如夏侯氏曹氏的帮助密不可分。在诸位兄弟子侄当中,夏侯惇以稳重仁德,成为曹操稳定后方的得力助手,而在前线攻城略地方面,夏侯渊无疑最是出色。 夏侯渊,字妙才,在曹操早年,就和夏侯惇一起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曹操看人和一般领导不一样,许多领导多是看和自己关系如何,看对自己如何,可曹操更多的看重下属(亲友)本人的人性如何。而夏侯渊就是一个难得的有操守的奇男子。 汉末大乱,夏侯渊的家中也连年爆发饥荒,许多饥民纷纷暴动,杀人放火强粮食。夏侯渊能打,可

    相关人物: 夏侯渊 马超 曹操 韩遂 张辽 昌豨 韦康 张鲁 于禁 阅读 1315

  • 刘备是如何以刘邦为榜样收拢人才的

    刘备是如何以刘邦为榜样收拢人才的

    现实中《三国演义》十分普及,已经用此书考证历史的地步了,这说明这本书写的好。 事实上曹操的暴虐《演义》上写了(征陶谦灭城屠杀),但由于烘托诸葛的智,关羽的义,张飞的勇,赵云的忠,这样把刘备的枭雄的特点全剥夺了,就成了哭哭滴滴的老好人了,“那丫仁义”。 实际上刘备是枭雄,有枭雄的特色和利落,刘备也就有枭雄的暴虐的作风,只不过比曹操小了不少,因为鞭打督邮就是大耳贼动手的, 杀车胄(车骑将军,徐州太守)干净利落,杀杨奉缜密历练,况且,刘备一直以刘邦的处事来衡量自己的,这才是真正的枭雄领袖,具有领袖的吸

    相关人物: 刘备 曹操 刘表 关羽 徐庶 庞统 陶谦 黄权 张绣 法正 阅读 392

  • 水淹七军究竟是自然灾害还是关羽有意为之

    水淹七军究竟是自然灾害还是关羽有意为之

    在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是非常著名的一次战斗,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三国演义中对这次战斗的描写如下。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

    相关人物: 关羽 于禁 庞德 曹仁 曹操 满宠 温恢 周仓 关平 徐晃 阅读 7701

三国演义电子辞典
cne3online.com
三国搜
文史
人物
连环画
书籍
专题